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短肠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015-12-29 放心医苑网 A +

短肠综合征是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残存的有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

导致短肠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小肠扭转、肠梗阻,腹内疝引起肠绞窄,创伤累及肠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大面积的肠管缺血,因恶性肿瘤或广泛肠管病变(如crohn病)而切除大量的小肠,因肠外瘘或肠梗阻反复发作行肠切除手术者。小儿常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空回肠闭锁和中肠扭转;青年成人多为crohn病、放射性肠炎和肿瘤;老年成人为肠系膜缺血和肿瘤。在crohn病和放射性肠炎,有时虽然残存小肠的长度较长,但残存小肠功能较差,仍表现为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有:残存小肠康复治疗、全肠外营养支持(tpn)和小肠移植。

虽然一部分短肠综合征病人经过促进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的康复治疗,可能最终摆脱全肠外营养支持(tpn),但是这个过程无法预测,一些病人很可能很快适应,而另一些病人需要数年才能适应,或永远不能适应。一些因素可影响肠功能衰竭病人最终能否摆脱tpn,甚至威胁至这部分病人的生存,其中影响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康复的因素包括:空肠回肠长度<50cm、没有回盲瓣、有黏膜病变、有肠运动障碍、儿童有腹壁缺损;威胁接受tpn的肠功能衰竭病人生存的因素包括:开始治疗时年龄>60岁、空肠回肠长度<50cm、有肠运动障碍、放射性肠炎、有较严重的肠梗阻、治疗时间较长。在不能恢复经自身残存小肠吸收营养维持生存的病人中,小肠功能衰竭已不能逆转,尤其是其中又不能成功地适应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将最终选择接受小肠移植。

长期静脉营养可导致的肝功能的损害,并反复发生的肠外营养支持相关的全身感染(如导管败血症、肠道细菌易位等)。由于近年来小肠移植多种关键技术的进步,小肠移植的病人和移植脏器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同时小肠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高,因此,一旦病人不能依赖肠道吸收营养维持生存,应尽早进行小肠移植。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