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先天性巨结肠有哪些病理改变

2016-08-31 互联网 A +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受累肠段可以见到典型的改变,即明显的狭窄段和扩张段,狭窄段位于扩张段远端,一般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以远,距肛门7~10cm以内,狭窄肠管细小,与扩大肠管直径相差悬殊,其表面结构无甚差异,在与扩大结肠连接部形成漏斗状的移行区(即扩张段远端移行区),此区原属狭窄段,由于近端肠管的蠕动,推挤肠内容物向前移动,长期的挤压促使狭窄段近端肠管扩大成漏斗形,扩张段多位于乙状结肠,严重者可波及横结肠,该肠管异常扩大,其直径较正常增大2~3倍,最大者可达10cm以上,肠壁肥厚,质地坚韧如皮革状,肠管表面失去红润光泽,略呈苍白,结肠带变宽而肌纹呈纵行条状被分裂,结肠袋消失,肠蠕动极少,肠腔内含有大量积粪,偶能触及粪石,切开肠壁见原有的环形肌,纵形肌失去正常比例(2.2∶1),甚至出现比例倒置,肠壁厚度为狭窄段2倍,肠黏膜水肿,光亮,充血而粗糙,触之易出血,有时可见有浅表性溃疡。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主要病理改变位于扩张段远端的狭窄肠管,狭窄段肌间神经丛(Auerbach丛)和黏膜下神经丛(Meissner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其远段很难找到神经丛,神经纤维增粗,数目增多,排列呈波浪状,有时虽然找到个别的神经节细胞,形态亦不正常,狭窄段近端结肠壁内逐渐发现正常神经丛,神经节细胞也渐渐增多,黏膜腺体呈不同程度的病损,结肠固有膜增宽,并伴有淋巴细胞,嗜伊红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浅表性溃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