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是遗传信息单位――基因的载体,发现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染色体组型中共有23对(46条),1~22对为常染色体,第23对为性染色体,以X和Y命名。性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多种形式,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但共同特征是影响精子的发育,造成少精症或无精症,使患者丧失生殖能力。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原发性小睾丸症)本病名称很多,如原发性小睾丸症、曲精小管发育不全、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等。本综合征为原发性睾丸功能低下症中最常见的,系由性染色体失常引起的,以睾丸曲精小管发育不良及间质细胞功能减退为主的综合征。Klinefelter等于1942年首先报道一组男性病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女性化,两侧睾丸小呈类阉体型,尿内促性腺激素高,称为克兰费尔特综合征。1956年Ptunkett等根据x染色质试验的结果把这类病例分成阳性和阴性两大类。1959年Jacobs等发现克兰费尔特综合征患者比正常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证实这是一种性染色体畸变疾患,以后又继续报告了克兰费尔特综合征嵌合体及其他类型。[发病机制]本病为染色体异常,核型多一条x染色体,是由于卵细胞和精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的不分离所致,也可由于受精卵有丝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所致。Race等利用x连锁基因、xY血型加以分析发现约40%的额外x染色体来自父亲,而且多是在减数分裂工期出现不分离;60%来自母亲,其中50%的不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期,10%发生在Ⅱ期;最常见的染色体核型为47XXY,某些病例为嵌合体46XY/47XXY、46XY/48XXXY、46XX/47XXY。有的患者有两个以上的x染色体,x愈多,症状愈严重,称为Klinefelter变异型,核型可为48XXXY、47XXY/48XXXY、47XXY/49XXXXY,即使多达4条x染色体,Y染色体仍决定男性表型。[临床表现]本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在青春期前表现轻微,不被注意。至青春期出现典型症状:睾丸小而硬,呈类无睾症体型,身材细长,皮肤细腻,体毛少,胡须稀疏,约有半数于青春期呈现女性化乳房;外阴部为正常男性,但阴茎较正常男性短小,精液中无精子,性功能较差,无生育能力。临床症状的轻重和核型关系较大,多余x染色体越多症状越重,患者的智商比较低。[实验室检查]血浆睾丸酮值低,而血浆和尿中LH和FSH增高,血浆雌二醇也可增高。精液检查精液量很少或无精子。睾丸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曲精小管透明变性,基底膜显著肥厚,生精细胞萎缩以致消失,睾丸间质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间质细胞多群集,细胞内脂滴减少。[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青春后期类阉体型,乳房女性化和两侧小睾丸为本病典型体征,伴有性功能减退、精子稀少或无精子,血、尿中促性腺激素增高,最后确诊还需依靠染色体组型的检查。本病必须和垂体性性腺不发育和XX男性相鉴别,垂体性性腺发育不良患者血浆促性腺激素值低,身材不高,常伴有其他内分泌疾患;XX男性比较少见,症状同克兰费尔特综合征,但身材不高,核型鉴定可以完全加以鉴别。[治疗]青春期应用雄激素可促进男性化,增大阴茎,增强性功能,但曲细精管的器质性病变既不能防止,又不能治疗。长期用睾丸酮有可能造成睾丸实质性萎缩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应用时须注意。男性激素长期应用可以改善第二性征,但疗效并不显著,一般采用丙酸睾丸酮20~50mg肌肉注射,每周3次;亦可给予长效睾丸酮制剂庚酸睾丸酮或环戊丙酸睾丸酮,每2~3周注射一次,剂量100~200mg,并可考虑同时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对性格异常患者,激素治疗无改善,可给予精神治疗。如果两侧乳房女性化显著,影响外观,可作乳房整形术。如果在儿童期发现有本病,应在青春期开始给予男性激素,促使第二性征较好发育。克兰费尔特综合征的变型:一小部分克兰费尔特综合征患者的性染色体核型或是嵌合体或是x超过两条,在嵌合体中有46XY/47XXY,其他变型如XXXY、XXXXY、XXYY、XXXYY也都有报导。根据病史、体征、核型分析可以确诊,临床证实X数目愈多,其智力障碍愈严重,且常伴有其他躯干畸形如腭裂、隐睾、斜颈等。<生殖就医网(www.91zn.cn)是您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