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釉质发育和钙化过程中由于受全身或局部因素的影响,可出现牙齿色泽变化或釉质缺损,这种情况就是釉质发育不全。
釉质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牙冠颜色的改变和釉质缺损。轻症患儿的牙齿表面硬而光滑,但光泽度稍差,牙面上出现不透明的、白垩状(即牙齿表面出现像白色粉笔样的斑块)或黄褐色斑块,但并无实质的缺损;中度釉质发育不全患儿除牙釉质表面变色外,存在点状、沟状凹陷,且凹陷内为黄褐色,牙面出现宽窄不同的恒沟或纵沟;重症患儿的牙齿表面有峰窝状的釉质缺损,甚至可能暴露出覆盖于釉质下方的牙本质,有时牙齿的大小、形状也可发生改变。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全身疾病,营养障碍或局部感染等原因,引起造釉器的变性、坏死,使牙釉质的发育矿化形成障碍,而形成的牙釉质缺陷,在医学上称为“牙釉质发育不全”。
形成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原因如下:
①婴幼儿期的高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猩红热和严重的消化不良、佝偻病、严重的营养障碍,维生素A、D 和钙磷的缺乏等,使得牙齿的造釉质细胞变性坏死,釉质基质不能沉积,或已经沉积但不能矿化而使牙釉质不能发育。
②孕期患病:母亲妊娠期间患风疹、毒血症等,也会影响牙釉质的发育。
③乳牙根尖炎症:反复感染、外伤,会直接影响其下方相应的恒牙胚的正常发育,使造釉机能中断,形成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齿在颌骨内发育矿化期间留下的缺陷,待牙齿萌出后才被发现,并不反映小儿现在的健康状况。所以,此时再对患儿补充维生素A、D 和钙,对发育不全的牙釉质已经不起作用了。因而,针对病因,早期预防是最重要的,从胚胎期至出生后7~8 岁,注意母婴营养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