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治疗小儿呕吐的药膳

2016-03-10 全球医院网 A +

中医认为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小儿外感犯胃、内伤饮食、蛔虫侵扰或跌仆惊吓等因素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呕吐,极少内伤发病。中医将呕吐的原因归之于寒、热、积滞等。

临床分为:

1)外邪犯胃,症见突然呕吐,其病较急,常伴发热恶寒,头痛,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解表和胃。

2)伤食(乳)呕吐,症见不思乳食,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呕吐腹痛,吐出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苔黄腻,脉滑。治宜消积化滞。

3)胃热呕吐,呕吐频繁,食人即吐,吐物酸臭,伴身热口渴,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和胃止呕。

4)胃寒呕吐,吐物清冷,时发时止,面色咣白,腹胀喜暖畏寒,小便不黄,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脉缓或沉迟。治宜温中散寒止呕。

治疗“小儿呕吐”的食疗药膳:

1.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克,生姜3克,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苏叶洗去尘垢,同装入茶杯内,以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浸泡5--10分钟,加人红糖搅匀;趁热饮用。本方发汗解表,温中和胃。主治感受风寒,无汗,恶心呕吐,腹胀,胃痛。

注:不宜煎煮过久,否则降低疗效。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