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遗传性共济失调分类

2015-12-30 放心医苑网 A +

1.按解剖部位分类

(1)脊髓型:

①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trumpell-larrain病)

③脊髓后索性共济失调(biemond综合征)。

(2)脊髓小脑型:

①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marie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

②β脂蛋白缺乏病(bassen-kornzweig综合征)

③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louis-bar综合征)。

④脊髓脑桥变性(spino-pontinedegeneration)。

(3)小脑型:

①橄榄-脑桥-小脑变性(menzel病)。

②小脑-橄榄萎缩(holmes病)。

③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ramsay-hunt综合征)

④marinesco-sjögren综合征。

⑤joseph病。

⑥hartnup综合征

⑦前庭小脑性共济失调

2.按遗传类型分类rosenberg(1982)将本症分为以下各类。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①橄榄-脑桥-小脑萎缩ⅰⅲ、ⅳⅴ型(olivopontocerebellaratyophy,opca)。

②machado-joseph’sdisease(mjd)

③小脑实质变性ⅰ型和ⅳ型(cerebellarparenchymatousdegenerationcpd)

④脊髓脑桥变性(spino-pontinedegenerationspd)

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spasticparaplegia,hpg)

⑥发作性共济失调(episodicataxia,ea)。

⑦后索性共济失调(posteriorcolumnataxiapca)。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橄榄-脑桥-小脑萎缩ⅱⅵ型(olivopontocerebellaratrophy,opcaⅱ、ⅵ)。

②小脑实质性变性ⅱ、ⅲ、ⅳ型(cerebellarparenchymatousdegenerationtypeⅱ、ⅲ、ⅳ)

③肌阵挛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或称ramsay-hunt综合征

④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

⑤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3)性连遗传性共济失调:按照这种分类中,opca和痉挛性截瘫等仍然难以确定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因此虽然已经知道受累的部位但仍难以诊断为此,仍有许多临床问题不能解决。

3.按基因定位分类

(1)rosenberg分类:rosenberg(1998)按各小脑共济失调的基因进行分类。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ⅰ型(sca1):基因定位于6p22~23包含cag重复,主要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体征同时伴眼外肌麻痹

②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ⅱ型(sca2):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2q23~24.1。包括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轻度锥体系及锥体外系体征和眼球颤动。

③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ⅲ型(sca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4q24.3~32,含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和各种锥体系及锥体外系体征。

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ⅳ型(sca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6q21.1。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眼球运动正常但伴感觉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ⅴ型(sca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着丝粒区。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无眼球和锥体系受累。

⑥齿状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o-pallidolewisiaatrophy,drpl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2p12末端,包含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肌阵挛和癫痫痴呆等。

⑦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ⅶ型(sca7):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3p12~21.1视紫质基因,含cag重复。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⑧发作性共济失调-ⅰ(ea-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2p钾通道基因-ⅰ(kcna-ⅰ)主要临床特征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受惊或运动诱发每次持续数分钟发作时伴面及手部肌肉的纤束颤动,应用苯妥英钠有效。本病不进展

⑨发作性共济失调-ⅱ(ea-2):亦称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ⅵ(sca6)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19pcag重复,表现为共济失调,小脑萎缩,点突变出现发作性共济失调或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紧张和疲劳可诱发每次发作持续数天眼球下视时出现眼球震颤。病程为进展性乙酰唑胺治疗有效。

⑩friedreich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9p13~21.1含caa重复,临床表现青少年共济失调,伴脊柱侧弯高弓足,踝反射消失病理束征阳性和下肢位置觉消失以及伴发糖尿病、心肌病,线粒体铁转运障碍等

⑪friedreich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8q13.1~13.3,由生育酚蛋白缺陷所引起

⑫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1q23,临床特征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构音障碍常有淋巴恶性肿瘤和igaigg缺乏。因继发肺部感染而死亡。

⑬婴儿期发病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0q23.3~24.1。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出现的共济失调,眼肌运动麻痹耳聋手足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萎缩及女性性腺发育不全等

⑭卡-塞综合征(kearns-sayre’ssyndrome):散发性由mtdna缺失或重复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心肌病和脑脊液蛋白质升高。

⑮线粒体脑肌病

(2)最新的基因分类: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adca)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型遗传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少见

a.friedreich共济失调:亦称少年型共济失调,基因为frdal1号内含子gaa重复66~200次。定位于9q12~21基因产物为frataxin,x-254~40岁起病病程为10~30年主要临床特征为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畸形弓形足。跟腱反射消失,锥体束征阳性位置觉消失伴糖尿病心肌病

b.共济失调伴维生素缺乏:基因为α-ttp1定位于8q13,系由基因产物α-生育酚转运蛋白缺失引起。2~25岁起病,病程长达数十年症状与friedreich相似,仅头部摇动。

c.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系由11q22~23位上的atm基因产物p13激酶异常而致病常在10岁以下起病,持续10~20年。表现为共济失调,恶性淋巴瘤免疫功能低下,毛细血管扩张等。

d.婴儿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基因定位于10q23~24,基因产物不清婴儿起病可成活数十年。临床上除共济失调外,有耳聋,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及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等。国内未见报道

e.marinesco-sjögren综合征:于婴儿起病基因定位不清。病程数十年。除共济失调外伴智能低下、白内障、肌张力低下肌病等。

此处主要叙述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friedreich’sataxia,frda)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