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病因是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和crohn病行肠切除术所致。
年龄是影响肠功能代偿的另一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如能保留完整结肠和回盲瓣,儿童只需11cm小肠即可依赖肠内营养维持营养状况,而成人则需75cm以上。因此老年人对康复治疗的反应不如年轻人。本组脱离肠外营养不超过1年的3例中60岁以上病人占两例,脱离肠外营养不超过2年的4例病人中有3例年龄超过55岁。本组病人中有一例胃大部切除10余年后并发绞窄性肠梗阻,切除大部小肠,尚保留2m空肠和回盲瓣,2年后接受康复治疗,由于年纪偏大(66岁),治疗效果仅维持半年。分析其原因,年龄大是主要方面,其次,缺乏幽门和回肠以及康复治疗开始过晚也是治疗效果不够满意的重要因素。
由于短肠和长期的肠外营养,病人极易出现毛细胆管淤胆和淤胆性胆囊炎,以往对这一并发症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有停止肠外营养并恢复肠道饮食。我们在进行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现,应用腺苷蛋氨酸能有效治疗肝内淤胆,而对于淤胆性胆囊炎,可经皮穿刺胆囊造口引流胆汁,防止胆道感染的发生。回肠是吸收维生素b12的部位,回肠大量切除后可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出现贫血。对这类病人,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有效。本组有一例病人短肠8年后出现严重贫血,入院时血红蛋白31g/l,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明显减少,外院曾怀疑有血液病。入院后我们给予维生素b12肌注,同时补充铁剂,仅输2u浓缩红细胞,两周后血红蛋白升至84g/l。
饮食调理是巩固短肠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由于病人对短肠综合症缺乏认识,往往多食荤食或高脂饮食以期补充营养,从而造成严重腹泻,钙、脂溶性维生素和胆盐等物质大量丢失,导致骨骼脱钙。摄入过多的含草酸盐食物可造成肾结石。因此我们在短肠病人出院时均给予详细交代,指导病人出院后的饮食调理。
短肠康复治疗是一项综合治疗,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不可千篇一律。随着对短肠综合症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深入和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相信短肠病人的预后会不断改善。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