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了解二度窦房传导阻滞诊断依据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确诊疾病,并且帮助大家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那么二度窦房传导阻滞诊断依据是什么呢?一起了解一下。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文氏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房间期递增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间期(SP间期)是指窦房结(S)的激动通过窦房交接区传到周围心房肌(P)的时间,亦称窦房传导时间(SP传导时间)。但是窦房交接区的传导,不能像房室传导阻滞有P-R间期可供参考,而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只有依靠P-P间期的变化来分析。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依据P-P间期的变化特点可分为3型,即典型文氏型、变异型文氏型、不典型文氏型。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诊断依据:
①典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OkadaⅠ型窦房阻滞。
A.发生机制: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在下传过程中,传导速度呈进行性减慢,直到完全被阻滞不能传入心房,这是一种传导功能逐渐衰减的表现。也可能系窦房交接区的相对不应期及绝对不应期发生病理性延长,尤其是相对不应期发生病理性延长所致。此现象周而复始地出现。
B.心电图特点:a.必须为窦性心律、窦性P波。b.有P-P间期逐渐缩短而后出现长的P-P间期,并且周而复始。c.长P-P间期小于最短P-P间期的2倍。
希望上述二度窦房传导阻滞诊断依据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确诊和治疗,专家指出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不及时治疗一定会引起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大家必须要正确的面对,这是解决疾病隐患的唯一途径。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