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性及较轻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迷走神经兴奋、洋地黄过量、急性风湿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较重的慢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病窦综合症、特发性双束支纤维化症、慢性风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后遗症等。
2.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avb)患者可无症状,或有其原发病症状:ⅱ度avb可有心悸,胸闷及脉搏脱漏;ⅲ度avb心率慢而规则,每分钟仅25-40次,且不受体力活动的影响,有大炮音,可有阿-斯(adams-stokes)综合症发作。
3.心电图
(1)ⅰ度avb
成人心率70次/分左右时,p/-r间期≥0.21秒。儿童p-r间期正常最高值,随各年龄和心率而定,一般大于0.16-0.18秒为ⅰ度avb。
(2)ⅱ度avb
①莫氏ⅰ型(mobitztypei)或文氏现象(wencdebachphenomengon)
a.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下传完全受阻滞(即心室脱漏)
b.p-r间期净增长量逐渐减少,p-r间距逐渐缩短;
c.心室脱漏造成间歇为文氏周期中最长的p-r间距,小于任何两个短的心动周期之和;
d.心室脱漏后第一个下传心搏的p-r间期正常或接近正常;
e.qrs波形正常。
②莫氏ⅱ型(mobitztypeⅱ):qrs波群有周期性脱漏,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房室阻滞程度可经常变化,下传达室的qrs波群多呈束支传导阻滞。
(3)高度avb
房室传导比例3:1以上。p-r间期固定,qrs波形常增宽,常伴有交接逸搏。
(4)ⅲ度avb
p-p间隔与p-r间隔各有其固定频率,p波与qrs波群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如阻滞发生在希司束分支之下,心室的起搏点来自心室内,则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缓慢,每分钟20-40次;阻滞发生在房室交接处,心室的起搏点来自希司束分叉之上,则qrs波群不增宽,频率则稍快,每分钟40-60次。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