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剥脱性骨软骨炎

什么是剥脱性骨软骨炎

2009-12-08 www.shguke.com A +

  本病是一种关节凸面的局限性慢性坏死性病变,最早由Konig命名为剥脱性骨软骨炎.其特点是由于关节软骨及其下面骨质的缺血坏死.从其周围健康骨骼缓慢分离.部分或完全脱落,最终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好发于膝关节,其次是肘、踝、肩与髋等关节.累及膝关节的病变几乎都发生在股骨内髁关节面,靠近髁间窝或后十字韧带附着处。偶尔发生在外髁或髌骨下内侧。  (病因)病因不明,解说不一。①有人认为外伤可能是致病因素,由于外伤引起软骨下骨折,逐渐形成碎片分离;或因伤及一部分关节面,引起局部血供障碍,导致局部骨质与软骨坏死,逐渐脱落.Mercer解释为什么好发于股骨内髁的原因为一般内侧髁间隆突大于外侧髁间隆突,并且在这种病人中常见内侧髁间隆突有增殖肥大现象,因而认为胫骨与股骨之间如有强烈旋转或髁间隆突强烈向内侧移位时,将冲击股骨内髁关节面。②有人认为是由于骨端终末动脉的栓塞,使一块骨质及其软骨面的血供受累,而发生缺血坏死。③有人认为在体质上对本病有先天易感性,因为在同一家族中可有数人患此病,或一个患者双侧性或几个不同关节患病。  (病理)本病最常累及股骨内髁关节凸面,很少累及外髁.受累骨块大小不等,一般直径平均为2厘米,深度为0.5厘米.在病变区软骨下的骨质缺血,局部软骨软化,在缺血骨块与其周围健康骨骼之间,形成清晰的界线.最初由纤维蒂或软骨片连接于关节面或母体上,数月后骨块完全分离,脱落为游离体,流窜于关节腔内・一般1个,有时2~3个,在关节面上遗有骨缺损,最后关节面充满纤维软骨。久病后易于发展为继发性骨关节炎,如果缺血骨块较小,尚未完全分离,有时还能自行重新连接,特别是青少年。  (临床现象)多见于青少年或青年成人男性.一般累及一个关节,偶尔双侧,患病初期,病变区尚未分离,而骨块仍位于母骨内时,仅主诉为膝关节隐痛或不适感,负重或运动后不同程度地加重。日久后,病变区可部分分离,骨块有蒂状物联系时,可前后移动于关节间隙之间,经常引起短暂的交锁.除疼痛外,有不稳定感及间歇性关节肿胀。最后当骨块已完全分离,形成游离体,经常流窜于关节内时,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突燃的关节交锁并伴有剧痛,随后出现关节积液,限制关节在轻度屈位,有些患者能触及游离骨块。一般从坐位或蹲位起身时。易于出现交锁。日久后,患者能自行复位。检查:关节积液,股四头肌萎缩,不常影响运动。在屈膝位内髁病变区可有压痛,偶尔可触及骨缺损。  (X线表现)股骨内髁关节面上显示有界线清楚的骨缺损。最初骨块仍位于母骨内,后来随着关节运动。可见一或两个游离体流窜于关节其它部位,而骨端残缺。但仅由软骨构成的游离体是不显影的,除非作关节造影或关节镜检查。晚期可见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性改变。  投照最好位置是膝关节半屈位,摄前后位切面像。  (治疗)在病变早期特别是儿童患者,应先采用非手术疗法。在骨块分离之前,软骨面尚完整时,如果避免负重,缺血骨块仍保留原位。尚可复活,用石膏绷带使膝关节制动在30。  屈位约8~10周。可允许扶拐走路,但患肢暂不负重,并避免剧烈运动。  当病变已形成游离体而症状明显时,一般应将其摘除,而股骨内髁上的骨缺损部位。  逐渐充满纤维软骨,往往能恢复足够的功能。  因为晚期有继发骨关节炎的可能,如果股骨髁缺损较大,Smillie建议将母骨内前纤维组织切除,用骨钻将骨面钻新孔,把骨块再植于原位。用钢针固定,取得较好效果。但能否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尚不肯定。

Relatedarticles・病人如何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晚期的不・自我康复训练-膝关节训练・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常见病因・骨质增生、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膝关节滑膜炎(痹症)・骨科疾病,来势汹汹为哪般?Recommendedarticles・用事实说话--股骨头坏死的数字・汤逢辰教授谈腰椎病的治疗新法・“四联通痹疗法”治疗二十多年・揭开“椎间盘”疼痛的秘密・引起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小贝脚踝受伤米兰又损一将・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