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第一章病史采集 等

2009-12-06 www.cnic.ac.cn A +

信息编号59401至59450间共48条。
59401:第一章病史采集
(historytaking)病史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和着手诊断的第一步。对神经系统疾病而言,还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其一,有些疾病的诊断几乎是完全依据病史得出的,如常见的癫痫大发作,就诊时多数发作已经过去,诊断主要是依据病人或旁观者对当时症状的描述作出的。又如偏头痛等某些发作性疾病即使是在发作时来诊,阳性体征也不太多,且仅凭可能看到的某些体征如不结合病史,也是无法诊断的。其二,病史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性质即“定性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查看详细(4197字节)

59402:第二章神经系统检查
(examinationofthenervoussystem)神经系统检查是为了判断神经系统有无损害及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即解决病变的“定位”诊断。检查应按一定顺序,并注意和一般体检结合进行。通常先查颅神经,包括其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各个功能;然后依次查上肢和下肢的运动系统和反射,最后查感觉和植物神经系统。检查亦应根据病史和初步观察所见,有所侧重、尤其在危重伤病员的检查时,更为重要。此外,意识、失语、失用、失认等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查看详细(16159字节)
59403:[附录]神经系统检查格式
一颅神经(一)嗅神经。(二)视神经。1、视力。2、视野。3、眼底。(三)动眼、滑车、外展神经1、眼裂。2、眼外肌:(1)眼外肌运动(2)眼肌同向运动(3)辐辏反射3.瞳孔:(1)外形。(2)对光反应(同时观察调视反射)。(四)三叉神经。1、颜面痛触觉。2、角膜反射。3、咀嚼肌肌力及容积。(五)面神经。1、上下组面肌运动。2、舌前2/3味觉(需要时)...查看详细(1859字节)

59404: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laboratoryexammintionofnervorsdiseases)第一节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检查(lumbarpunctureandexaminationofcerebrospinalfluid)一、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查看详细(9219字节)
59405:第二节电生理检查
(electrophysiologicalexamination)一、脑电图脑电图(EEG)检查:是在头部按一定部位放置8-16个电极,经脑电图机将脑细胞固有的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连续描记在纸上的图形。正常情况下,脑电图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脑部尤其是皮层有病变时,规律性受到破坏,波形即发生变化,对其波形进行分析,可辅助临床对及脑部疾病进行诊断。脑波按其频率分为:δ波(1-3c/s)θ波(4-7c/s)、α波(8-13c/s)、β波(14-25c/s)γ波(25c/s以上)...查看详细(5205字节)

59406:第三节影象学检查
(imagingexamination)一、神经放射线检查放射线检查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有厚度和密度之差,故被吸收的程度不同,从而使人体内部结构在荧光屏或X光片上显示影象,以了解人体各结构的解剖与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的目的。其在神经科的应用有下列几种:(一)头颅平片:可观察颅骨的大小、形状、厚度、密度以及各种结构变化,如骨缝分离、脑回压迹、颅骨骨折、缺损和破坏,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这些都有助于颅脑疾病的诊断...查看详细(8806字节)
59407:第四章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thediagnosisofnervousdiseases)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查看详细(16159字节)
59408:第五章周围神经病
(disordersofperipheralnerves)第一节头面神经痛(cephalo-facialneuralgia)一、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二种。本节主要指前者。[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查看详细(5201字节)

59409:第二节面神经炎
(facialneuritis)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系指茎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因及发病机制]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查看详细(4509字节)
59410:第三节末梢神经炎
(peripheralpolyneuritis)本病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病因]常见有以下几种:一、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二、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查看详细(3435字节)
59412:第五节脊神经根炎
(spinalradiculitis)本病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神经根炎性及变性疾病的总称,病变可侵及颈、胸、腰、骶任一节段的脊神经根。临床上以颈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最常受累,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本节主要介绍颈胸神经根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病因]脊神经根炎的病因繁多,硬膜内、外段神经根炎的病因亦不尽相同。膜内段神经根炎常由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等引起;膜外段神经根炎常因局部受凉、受潮(引起神经营养敌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肌肉及横突外伤和炎症等引起...查看详细(2836字节)
59413:第六节坐骨神经痛
(sciatica)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病因]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查看详细(3421字节)

59414:第六章脊髓疾病
(diseasesofspinalcord)第一节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查看详细(6236字节)
59415:第二节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onofthespinalcord)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病因]依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三类。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症、脊椎结核、脊椎的原发肿瘤功转移瘤等引起。二、椎管内脊髓外病变:如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肿瘤、脊髓蛛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脓肿等...查看详细(7281字节)
59416:第三节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本病为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灰质内的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临床表现为受损节段内的浅感觉分离、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长束体征。如病变位于延髓者,称延髓空洞症;如病变同时波及脊髓和延髓者,称球脊髓空洞症。[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是指继发于脊髓肿瘤、外伤、炎症等引起脊髓中央组织的软化和囊性变...查看详细(5057字节)
59417:第四节运动神经元病
(motorneurondisease)运动神经元病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病因]本病病因至今不明。虽经许多研究,提出过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重金属中毒、营养代谢障碍以及环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说,但均未被证实。[病理]脊髓前角和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和变性...查看详细(5880字节)

59418:第五节遗传性共济失调症
(hereditaryataxia)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病因]病因不明,大多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病理变化以脊髓、小脑、脑干变性为主。周围神经、视神经也可受累。由于病损部位不同,损害轻重程度不等,临床症状可有较大差异。常见有下列类型。[临床表现及分型]一、Friedreich为常染色体隐藏性遗传,亦有显性遗传。病理改变可见整个脊髓发育细小...查看详细(2949字节)
59419:第七章脱髓鞘疾病
(demyelinatingdiseases)第一节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北欧、北美的发病率约为0.6~10%,远较其它地区为高。[病因与发病机理]病因不明。支持免疫机能障碍的根据是周围血中T抑制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的比值增加,自身抗体阳性率和伴发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的百分率均较非免疫性疾病赤高...查看详细(3801字节)
59420:第二节散发性脑炎
(sporadicencephalitis)散发性脑炎又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原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但临床上难以区分。[病理]主要有两类一、病毒性脑炎改变肉眼可见脑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脑脊液轻微混浊或呈淡黄色,个别甚至呈胶冻样,脑组织明显肿胀,脑回增宽、脑沟变窄。脑皮质改变较著;软化、坏死、或形成含坏死组织及淡黄色液体的液化腔...查看详细(6738字节)
59422:第八章脑血管病
(cerebralvasculardiseases)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故应加强防治。第一节脑部的血液供应及其特征(bloodsupplyanditscharactersofthebrain)脑部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查看详细(2392字节)

59423: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分类
(classificationofthecerebrovasculardiseases)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正草案,分类如下:Ⅰ、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430)1.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2.血管畸形3.动脉硬化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5.其他6.原因不明二、脑出血(431)1.高血压脑出血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3.肿瘤性出血4.血液病引起5.动脉炎引起6.药物引起(抗凝剂...查看详细(2441字节)
59424:第三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hemorrhagiccerebralvasculardiseases)一、脑出血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大块性出血所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病因及发病机理]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感染、药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所致...查看详细(15548字节)
59425:第四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ichemiccerebralvasculardiseases)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病因和发病机理]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查看详细(13772字节)
59426:第五节高血压脑病
(hypertensiveencephalopathy)本病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太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或恶心高血压、子痫、铅中毒、柯兴综合征、嗜铬细胞瘤、醛固酮增高症等。发病机理不表,有两种学说:①脑血管过度调节或脑小动脉痉挛学说:动脉压极度增高...查看详细(2521字节)
59427:第九章感染中毒性脑病
(infectious-toxicencephalopathy)感染中毒性脑病亦称急性中毒性脑炎,系急性感染毒素引起的一种脑部中毒性反应。[病因]急性细菌性感染为主要病因,如败血症、肺炎、痢疾、伤寒、猩红热、白喉、肾盂肾炎等,其次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疟疾亦可引起本病。[发病机理和病理]毒血症、代谢紊乱和缺氧引起脑水肿为主要发病机理。脑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查看详细(2981字节)
59428:第十章脑寄生虫病
(cerebralparasiticdiseases)第一节 脑囊虫病(cysticercosiscerebri)脑囊虫病系猪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以东北、华北地区多见,西北地区及云南省次之,长江以南少见。经由多种途径进入胃的绦虫卵,在十二指肠中孵化成囊尾蚴,钻入肠壁经肠膜静脉进入体循环和脉络膜而进入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系统,引起各种损害。[发病机理和病理]囊尾蚴引起脑病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①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②作为异种蛋白引起的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③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查看详细(4300字节)
59429:第二节脑血吸虫病
(cerebralschistosormiasis)脑血吸虫病系血吸虫卵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脑组织引起病变的一种脑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患者约为血吸虫病患者总数的1.74~4.29%。[病理及发病机理]血吸虫卵经体循环(多经颈动脉)、脊椎静脉系统或颅内静脉窦进入颅内,引起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不同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特异性病变为虫卵沉积处,如软脑膜、脑皮质、浅层脑白质的虫卵肉芽肿、疤痕结节及假结核结节...查看详细(2855字节)
59430:第十一章锥体外系疾病
(extrapyramidaldiseases)第一节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震颤麻痹又称Parkinson病,是中年以后发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通常所称的震颤麻痹或Parkinson病是指原发性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病,至今病因尚不明,有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或家族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者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或Parkinson综合征...查看详细(8358字节)
59431:第二节风湿性舞蹈病
(rheumaticchorea)风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或Sydenham舞蹈病是与风湿密切相关的临床以不规则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和肌张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弥散性脑病。[病因与病理]本病与风湿病密切相关,常为急性风湿病的一种表现,孕妇发生的妊娠性舞蹈病也多为风湿性舞蹈病的复发。也可见于猩红热、白喉等其它感染性疾病之后。本病病变主要在大脑皮层、纹状体、小脑、黑质等外,呈一种非特异性可逆性炎性病变...查看详细(2786字节)
59432:第三节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病因及发病机理]铜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正常人每天从饮食摄入铜约5mg,仅2mg左右由肠道吸收入血。在血液中铜与白蛋白疏松地结合并运送至肝脏。在肝脏内大部分铜转与α2球蛋白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牢固的铜苎蛋白后再释入血液中...查看详细(5936字节)

59433:第十二章蛛网膜炎
(arachnoiditis)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实质上这是一种病理诊断,而不是一个疾病单元,多见于青、中年。[病理]蛛网膜充血、水肿、呈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造成蛛网膜增厚、变浊甚或钙化,蛛网膜可与软膜、硬膜以及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根发生粘连,也可形成囊肿,囊肿内有被包裹的脑脊液。由于粘连以及血管内膜也有炎变而增厚以至闭塞...查看详细(7855字节)
59434:第十三章肌病
(musculardiseases)第一节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dystrophy)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骨骼肌坏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也可累及心肌。[病因与发病原理]本病病因是遗传异常,在不同的类型中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但遗传因素通过何种机制最终造成肌肉变性,则始终未明。目前认为可能由于遗传缺陷引起肌细胞膜形态结构异常...查看详细(6143字节)
59435:第二节多发性肌炎
(multiplemyositis)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肌病,系肌组织自体免疫反应性疾病,横纹肌呈现广泛性炎性和变性改变。如病变只限于肌肉,称多发性肌炎;如同时累及皮肤,称皮肌炎。[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机能紊乱有关,后者根据较多:①本病常伴有其它结缔组织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②对皮质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③多发性肌炎的淋巴细胞对胚胎肌培养有细胞毒性作用...查看详细(6355字节)
59436:第三节周期性瘫痪
(periodicparalysis)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按发病时的血清钾浓度和症状可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三型,其中以低血钾型最多见。[病因与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阐明。除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机能失调可为本病的原因外,许多对糖代谢,水与电解质平衡有影响的情况也可引起类似周期性瘫痪的发作。钾盐不仅与电解质平衡及糖的中间代谢过程有关...查看详细(7918字节)
59437:第四节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家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病因与发病机理]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本病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电镜检查见终板的突触前神经末梢中的囊泡数目和直径均无改变...查看详细(8805字节)
59438:第十四章植物神经疾病
(disordersofautonomicnervoussystem)第一节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本病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烈疼前...查看详细(1683字节)
59439:第二节反射性神经障碍症
(reflexsomatoneuropathy)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又名躯体性神经病。系由于富于交感神经的周围神经受轻微的损伤后反射性地引起该受累神经支配区及其支配区以外部位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主要由于肢端轻微外伤,如刺伤、砸伤、割伤、震伤、针刺或穴位药物注射等,损及富于交感神经纤维的正中神经、桡神经、胫神经等周围神经,在伤处形成恒久的刺激灶,刺激了本体觉和深部痛觉纤维...查看详细(2429字节)
59440:第三节发作性睡病
(narcolepsy)本病是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男女发病率相似。部分病人可有脑炎或颅脑外伤史。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多数病人伴有猝倒症、睡眠麻痹、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临床表现]一、睡眠发作。病人经常处于觉醒水平低落状态,下午尤为明显,饭后或温暖环境中尤易发病,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查看详细(2201字节)
59441:第十五章躯体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nervoussystemlesionsofsystemicdiseases)第一节癌性神经肌病(carcinoidneuromyopathy)癌性神经肌病系指与癌肿转移浸润无关,而发生于癌肿原发病灶症状出现前后的特有的神经、精神及肌病病变。也不包括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者。[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晚近认为其发病与癌毒素、感染、代谢紊乱和营养障碍无关,可能与自身免疫或癌肿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查看详细(2812字节)
59442:第二节肝性脑脊髓病
(hepaticencephalomyeloopathy)肝性脑脊髓病变是肝脏疾病达严重阶段时所引起的脑脊髓损害。通常可分为肝性脑病和肝性脊髓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发病机制]肝性脑病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肝性脑病半数是由门脉性肝硬变引起,1/3系病毒肝炎所致。一般认为可能与肝解毒功能障碍,血氨增高所造成脑组织代谢障碍等有关。此外,与蛋白代谢过程中形成与儿茶酚胺结构相似的假介质,干扰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介质的正常传递有关...查看详细(1793字节)
59443:第二节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的急性、弥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较短,是可逆性的病变。急性单纯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理一、感染因素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常见的致病细菌有沙门氏菌属副溶血弧菌(嗜盐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某些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等。毒素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为最常见。沙门氏菌属常在肉、及蛋中生长。副溶血弧菌主要在蟹、鱼、螺、海蜇等海产品咸菜中,天热久置的饭菜,奶、肉食适宜于葡萄球菌繁殖及肠毒素的产生...查看详细(6483字节)
59444:第三节慢性胃炎
(ChronicGastritis)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近年来还参照免疫学的改变,1982年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会议拟订了慢性胃炎的简略分类:①浅表性胃炎,炎症仅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包括糜烂、出血、须指明是弥漫性或局限性...查看详细(8819字节)
59445: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pepticulcer)消化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由此而得名。它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约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存在若干不同点但这些差异是否足以把两者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尚有争论...查看详细(16159字节)
59446:第五节 胃癌
(Carcinomaofstomach)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肿,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地区差异很大。日本、智利、芬兰等为高发国家,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则发病较低,两者发病率可相差10倍以上。我国也属胃癌高发区,其中以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北华东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本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1-60岁者约占三分之二,男女之比约为3.6∶1...查看详细(10284字节)
59447:第六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
(Malabsorptionsyndrome)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的小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综合征。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作用。因此,广义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消化不良与吸收不良,故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许多疾病可引起本综合征,但其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结果往往相似。吸收不良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其中脂肪吸收障碍最具特征。分类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为下列几类:一、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系小肠粘膜(吸收细胞)有某种缺陷或异常...查看详细(9060字节)
59448:第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一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欧美较常见,但我国的发病率较低,且病情一般较轻。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自身免疫 现多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查看详细(8997字节)
59449:第八节 克隆病
(CrohnDisease)又称局限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目前已将本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病变多见于未回肠和邻近结肠,常呈节段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及肠梗阻,伴有发热、贫血等。发病年龄多在15-4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病因病因迄今未明,近年认为可能有下列因素。一、感染 本病过去认为可能由结核杆菌引起,后已否定。近年发现病变组织中分离出一种病毒...查看详细(8143字节)
59450:第九节 消化道蠕虫病
(HelminthicDiseases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我国地处温、亚热带、其地理、气候及土壤条件均适合肠道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故蠕虫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农村及儿童发病率高。本节重点叙述消化道蠕虫病,包括: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绦虫病、包虫病及肝吸虫病。消化道蠕虫病的传染是虫卵和幼虫。传播途径可自口、皮肤及自身感染等。其感染可以水、蔬菜和动物为媒介...查看详细(16159字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