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nol.net2006-08-2209:51:56人们为了图省事,常采购市场上已泡发的现成鱿鱼、海参、鲍鱼和鱼翅等海味。可曾知道,当你享受这些海味时,说不定吃下去的还有人为的致病有毒物质。 原来,不法商贩为捞取暴利,常违规采用工业烧碱氢氧化钠,即苛性钠浸泡海味干品。如市场上的鲜虾仁、其实未必新鲜,兴许是日久的冻虾仁经苛性钠“美化”出来的。冻虾仁经苛性钠溶液浸泡后,很快变得白胖晶亮,有姿有色,同时增重30%―40%,犹如刚刚剥壳的鲜仁,令顾客倾心。岂知苛性钠是工业用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在皮肤上,很快会把皮肤“烧”破;撒在绵布上,数小时就变成碎片。有人检测过苛性钠泡发的海鲜,PH值为11,这无疑有害健康。 有些商贩,为了使海鲜外表悦目,引诱顾客,还要用过氧化氢30%水溶液进行漂白。如鱿鱼经此处理后,变得肉厚、白晰,大大增加了与顾客的“亲和力”。然而这种溶液对人体细胞有强力杀伤效应,若把手置于溶液中,表皮细胞会很快硬化坏死。 海鲜极易变质发臭,有不法商贩竟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来浸泡海鲜防腐防臭。效果确实很“好”,如变质发臭的虾仁,一经处理,旧貌换新颜,照样“光彩夺目”,不知内情的消费者,往往错把这种“乔装打扮”的劣质品视为高鲜度的海鲜。 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此外,对眼、鼻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的水溶液(35―40%)即福尔马林,成人口服10―20毫升,就会急性中毒死亡。工业用的福尔马林含有甲醛食后可导致失明。故国内外严禁用于食品业。然而,我国各地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很普遍,某地对某些水产品摊位进行抽样检测,竟有34.4%的水产品染有甲醛,这样的海鲜,无疑变成了“海毒”。 “海毒”上市前,为掩人耳目,一般都被水冲洗过,外表层污染浓度不会太多。而残留在肉体深处的毒物也不会太少。一旦甲醛引起中毒,其表现首先是口、咽喉和胃有灼热感,接着口腔粘膜糜烂,且有剧烈上腹痛及带血呕吐,这时应马上到医院诊治,否则胃肠可发生糜烂、穿孔,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消费者购买泡发水产品,包括泡发海带(颜色深绿、厚实,比自来水泡发的易煮烂),都应当心,除了闻闻是否带有异味或刺激气味,还要警惕“漂亮”的外表,因为这不等于优质。郭振东 (责编:刘金兰作者:郭振东)【本篇文章阅读次】【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