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28例外伤性基底节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28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保守治疗18例,单纯锥颅钻孔脑室外引流3例,开颅血肿清除手术7例。结果保守治疗18例,恢复良好15例,单纯锥颅钻孔组恢复较满意,手术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结论外伤性基底节血肿是特殊部位的血肿,根据颅内血肿的情况确定治疗方法,般疗效较满意。
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因颅脑外伤致基底节区血肿病人28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3.6%,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疗效尚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病人,男18例,女10例,年龄4~67岁,平均年龄36.2岁。其中坠落伤6例,车祸19例,跌伤2例,打击伤1例。本组均
1.2影像学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基底节区血肿。其中单侧21例,双侧7例,其中基底节区血肿破入脑室6例。血肿量10ml以下6例;10~20ml18例;20ml以上4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
2治疗结果 本组保守治疗18例,单纯钻颅血肿引流3例,开颅血肿清除手术7例。本组入院经1~6月的治疗,疗效尚满意。但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0例,失语5例,偏盲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创伤严重,合并多脏器损伤。 3讨论
外伤性基底节血肿是颅脑外伤后特殊部位的血肿[1],一般经头颅CT检查即能早期发现及明确诊断。据Macpherson(1986)报道其发生发生率约占颅脑损伤的3.1%。近年随着颅脑外伤率增加,其发病率亦有增加的趋势。老年患者外伤性基底节血肿的常需排除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注意本次颅脑外伤史与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之间的关系,并与基底节区钙化灶进行鉴别。还须注意小儿头颅CT所示基底节高密度影常非钙化,应高度怀疑出血。可通过复查头颅CT提示出血灶周边水肿或通过头颅MRI鉴别诊断。 外伤性基底节血肿的形成原因:目 外伤性基底节血肿临床上常分为2中药以及控制并发症等治疗。一般效果较好。如血肿量介于20~30ml之间,亦可在病情稳定5~7天时,采用锥颅钻孔抽吸血肿,因此时血肿开始液化。如有较多血凝块,可注入尿激酶促溶以利抽吸血肿。一次不宜抽吸过多,抽取15ml左右即可达到减压目的。对基底节血肿破入脑室者,本组单纯行脑室穿刺、尿激酶灌洗外引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如血肿量较大合并脑疝者,须及时手术。术前根据血肿的部位设计皮瓣切口、骨窗范围,尽可能一次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如有合并胸腹四肢伤的病人,及时与相关专科联系进行相关治疗,以及时抢救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1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0.
作者单位:225400江苏省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