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婴幼儿,是耳科常见病之一。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早期,过度用力擤鼻,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及鼻腔冲洗均可使致病菌经咽鼓管咽口侵入中耳而罹患本病。全身慢性疾病致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婴幼儿免疫力缺陷及营养不良、鼓膜外伤处理不当等亦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在鼓膜穿孔前后迥然不同。穿孔前可有恶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耳内疼痛并伴有听力减退及耳鸣。如为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成人严重,除发热外,可伴发急性胃肠炎症状,哭闹不宁,拒食。鼓膜穿孔后,脓液自耳道溢出,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耳漏初起呈血水样,继而转为黏脓性、脓性。病变早期鼓膜呈高度弥漫性充血肿胀、标志不清。穿孔后,彭膜中央或下方点状、裂缝状穿孔,并多见搏动性排脓。治疗应在早期即使用足量抗菌素积极进行全身性抗炎治疗,尽快控制感染,力球治疗彻底,以防演变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同时,针对病变的不同阶段选择使用滴耳药剂以达抗炎、干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