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脊髓灰质炎

Child Reserch Net

2009-12-03 www.crn.net.cn A +



可预防的疾病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什么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会对孩子的一生有好处呢?为了加深对预防接种的认识,您应该充分了解传染疾病的危害性、病征以及病理等等。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过去曾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的特征是发热和脊髓病症,部分病例发生分布不规则的迟缓性麻痹或瘫痪。60年代以来,我国采用了自制的口服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获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发病数已大为减少,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消灭这种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特异性RNA病毒,在外环境中存活力较强,耐寒怕热,在冰冻条件下能存活数月至数年,在水及牛奶中可存活百余日,在粪便中可维持更久。高温能灭活病毒,煮沸立即死亡。脊髓灰质炎病毒能抵抗胃酸,所以可以传入肠道,不受影响。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此病的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人感染此病毒后可从咽部、粪便中分离出病毒。感染的途径主要是饮食污染和直接接触,包括污染的手指传入口腔及飞沫传染。自鼻咽腔感染病毒的机会只限于发病最初的3~5天,皮肤创伤传染的可能性小,大多数病人的粪便可带毒1~2周,甚至数月,所以粪便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病毒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播者。  4个月至5岁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高,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季是发病的高峰季节。广泛应用疫苗后,季节分布不明显。  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一般在3~35天,通常为7~14天。症状的轻重程度,各病例差异很大,以热度的高低、瘫痪的有无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和范围的大小均不一致。病程可以分为五期,即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前驱期表现为高热、全身不适、多汗、烦躁不安、全身感觉过敏、头痛,或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前驱期退热后,经过1~6天的静止时间,热度又起,进入瘫痪前期,此时,除发热之外,全身处于兴奋状态,面红,感觉疼痛,出现三角架征和吻膝试验阳性,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瘫痪期的出现在瘫痪前期的3~4天开始。瘫痪后1~2周,病肌开始恢复功能,进入恢复期。轻症经过1~3月就恢复得很好,重的需要6~18个月或更久才能恢复。有些受害的肌群神经损伤过重,功能不易恢复,就形成顽固性瘫痪,称为后遗症。  治疗的要点是早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对症治疗。肢体麻痹病人,妥善保护麻痹肢体免受外伤及压迫,并置于功能位。晚期麻痹者可予以按摩、理疗、针灸、手术等康复治疗。  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病例很多,其咽部分泌物及粪便都含有病毒,传播的危险性很高。但是,脊髓灰质炎与天花相似,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没有长期带毒的现象,病毒不易变异,疫苗可以建立持久的免疫。所以预防措施得当,就能很好地控制此病的发生。  预防脊髓灰质炎,要注重卫生宣教,让居民了解此病的传染途径和控制肠道疾病的重要性。流行期间,儿童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忽然受凉,少去人多的地方,减少集体活动,不要吃污水污染过和蝇虫接触过的食物,避免在污水中游泳,禁忌施行扁桃腺切除术及拔除龋齿。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用过的玩具等等都要按要求消毒处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0天。健康儿童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的要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



            >>>TOP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