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晕可宁颗粒的主要药效学,为临床提供药效学资料及治疗学基础。方法 采用三氯甲烷破坏豚鼠一侧膜迷路感受器模型,探讨受试药对眼震颤、摆头及旋转的影响;采用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阻塞手术复制豚鼠膜迷路实验性膜迷路积水模型,研究内耳组织平均中阶面积(SMA)增加率及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抑眩宁阳性对照组、晕可宁颗粒(8、16g/kg)模型给药组豚鼠眼球震颤次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成功复制了不同程度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表现为前庭膜重度膨出,前庭阶缩小,膜蜗管增大,SMA增加率变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晕可宁颗粒灌胃后可减轻豚鼠实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