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概述|梅尼埃病概述说明书|梅尼埃病概述价格|梅尼埃病概述生产企业

2009-12-02 www.777aaa.com A +

梅尼埃病概述



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膜迷路积水,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而致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主要表现的内耳疾病。一般为单耳发病,青壮年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内耳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变应性、内分泌紊乱、盐和水代谢失调等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内淋巴回流受阻或吸收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病理】主要表现为膜迷路积水膨大,蜗管和球囊较椭圆囊和壶腹明显。膜半规管与内淋巴囊不膨人。蜗管膨大,前庭膜被推向前庭阶,重者可贴近骨壁。蜗管尖端可经蜗孔疝入鼓阶。底端可挤入前庭,球囊膨大,充满前庭,向外抵达镫骨足板,问后上压挤椭圆囊使之扭曲移位。椭圆囊膨帐町使壶腹发生类似改变。内淋巴压力极高时可使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交混。穿孔小者多能自愈,亦可反复破裂。裂孔大者可形成永久性痿道。内淋巴囊虽不膨大,但其上皮皱褶可固长期受压而变伐或消失,上皮细胞亦可由柱状、立方变扁平,甚或部分脱落,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减少。  疾病早期感觉上皮变化不明显。积水持久,尤当膜迷路反复破裂或长期不愈时,血管纹、盖膜、毛细胞及其支持细胞,螺旋神经纤维与其神经节细胞均可退变。前庭感觉上皮多保持不变。诊断与鉴别:症状齐全。检查结果相符者可确诊、多数情况需要全面系统的收集病史,仔细客观的综合分析:首先要排除头重脚轻。眼前发黑。头脑不清。神志恍惚以及晕厥等与眩晕无关的症状。排除动脉硬化,高低血压等心脑血骨疾患与颈椎疾患;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患;脊髓痨,蜀黏性红斑等本体感受系统疾患;属光不正。眼肌功能紊乱等视器疾患,其后要特别注意区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最后还要与下列常见周围性眩晕疾病相鉴别,只有如此方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1.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neuronitls)可能同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以突发眩晕,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山特征。前庭功能减弱而无耳鸣和耳聋。有自愈倾向,但亦可转变为位置性眩晕。痊愈后极少复发。2.位置性眩晕(poskionalvertigo)系在特定头位或头位变换时发生的眩晕,伴引眼震(称位置性与变位性眼震)而无耳鸣与听力障碍。临床上区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前者的眼震无潜伏期。持续较久,反复检测不疲劳。但方向可能改变;后者眼震有潜伏朗,持续时间较短,重复检查方向不变,但很快消火。3.前庭药物中毒有应用耳毒性药物的病史,眩晕起病慢,程度轻。持续时间长,非发作性,伴耳聋和耳鸣。4.迷路炎有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手术病史。5.突发性聋约半数患者伴眩晕恶心。但极少反复发作。听力损害快而重,以高频为主,不波动。6.Hunt综合征常伴轻度眩晕,耳鸣和听力障碍,耳廓或其周围皮肤的带状疱疹与周围性面瘫有助于鉴别。7.Cogan综合症除眩晕,双侧耳鸣耳聋外。非梅毒性角膜实质炎与脉管炎为其特点,用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可资区别。8.外淋巴瘘蜗窗或前庭窗自发性,或继手术、外伤等之后的继发性外淋巴篓。除波动性听力减退外。可合并眩晕及平衡紊乱。可疑者宜做鼓室探查证实之。9.颧骨横行骨折常有严重眩晕,自发眼震,耳鸣、耳聋与面瘫。2―3周后可缓解而遗留位置性眼震与位置性眩晕。由于机理和发病原因不清,所以对梅尼埃病的治疗还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多使用以下诸法:1.急性发作期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安定2.5mg~5mg,每日3次,口服;或眩晕停、乘晕宁等药,乘晕宁50mg,每日3次,口服,或眩晕停50mg,每日3次,口服。2.血管扩张药:如培他啶8mg,每日3~4次,口服;或用脑益嗪25mg,每日3次,口服。亦可用7%碳酸氢钠100~200ml,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12日为一疗程。3.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10~20mg,肌注或稀释于20ml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缓注,每日1~2次。亦可用东莨菪碱0.3mg,每日3次,口服;或每次05mg,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2次。4.利尿脱水剂:①环戊甲噻嗪0.25mg,每日3次;②氯噻酮,50~100mg,每日1次,口服。通常需服药1个月,注意在此期间补钾。③70%二硝酸异山梨醇溶液30ml,每日3次,口服;一周后改为20ml,两周后减到15ml,连服数日后停用。因利尿酸、速尿等具耳毒性,故不宜应用。5.镇吐药:吐来抗每日20mg,口服;与安定合用,可缓解发作期的恶心、呕吐。6.类固醇激素:强的松20mg,每日1次,口服;5~6日后逐渐减量。7.手术治疗:凡眩晕发作频繁、剧烈,保守治疗无效,耳鸣和听力损害严重者,可考虑用内淋巴引流术、迷路破坏术等。中医认为梅尼埃病属“眩晕”之范畴。中医高等院校第五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称本病为“耳眩晕”,认为其病机之本在脾、肾、肝之脏腑功能失调,其标为风、痰、湿闭遏清阳。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为:1.髓海不足型:眩晕常发,耳鸣耳聋,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药用杞菊地黄汤加味:熟地黄25g,怀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白芍12g,何首乌10g,石决明30g.为防滋腻碍胃,方中应酌加陈皮15g,砂仁10g,焦三仙各15g.水煎内服。2.心脾两虚型:旋转性眩晕反复发作,或因劳倦而发;并伴耳鸣耳聋,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不宁;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治宜补益肺脾,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黄芪20g,当归20g,龙眼肉10g,远志10g,酸枣仁30g,木香10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五味子15g,炙甘草6g。若眩晕甚者,加天麻30g;若气虚挟痰者,加半夏10g,陈皮12g。若气虚清阳不升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水煎内服。3.寒水上泛型:旋转性眩晕常常发生,心悸,耳内胀满,腰背冷痛,夜尿频而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弱。治宜温肾壮阳,散寒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12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2g,生姜6g,桂枝10g,益智仁15g,泽泻15g。水煎内服。4.肝阳上亢型:眩晕多因恼怒、心情不畅等情绪波动而诱发,眼震明显,头痛耳胀或目赤面红,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0g,栀子12g,黄芩12g,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益母草15g,茯苓15g,丹皮15g,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2g,薄荷10g。若见便秘溺赤者,可加龙胆草15g,大黄10g(后下),水煎内服。5.痰浊中阻型:突发旋转性眩晕,头胀而重,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剧烈,痰涎多;伴心悸纳呆,倦怠腹胀;舌淡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利湿,涤痰熄风。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天麻15g,半夏15g,陈皮12g,白术12g,茯苓15g,泽泻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水煎内服。

填写此药品企业信息(免费) 查看此药品生产企业 我要提问/回答  查看全部问题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