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训练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临 摘 要 目的 探讨面肌功能训练用于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62例因手术所致创伤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结果 面神经损伤轻度者,训练组与对照组临床开始恢复时间(ti)、临床完全恢复时间(tf)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面神经损伤中度者,训练组ti、tf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仅一例有并发症;面神经损伤重度者,训练组损伤神经一年内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神经轻度损伤者,功能训练不能缩短其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神经损伤中、重度患者,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t1> 关键词:按摩;功能训练;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位置表浅,与腮腺关系密切,手术与外伤均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面神经损伤后所致面瘫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反馈功能训练用于治疗长期面瘫以及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造成的运动不协调,已有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3]。但对于不完全面瘫,功能训练效果如何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资料和方法 选择1995年9月至1997年9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因手术所致面神经损伤,神经连续性完好,有完整随访资料记录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7~74岁,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2周,并给予面肌功能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面肌功能训练外,其余处理同试验组。 面肌功能训练内容:①面部肌肉按摩:对损伤神经所支配区域肌肉按摩,每日2~4次,每次3~5min。②面肌功能训练: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分区,进行额、眼周、鼻、口周4个部位面肌功能训练[1,4,5]。 训练方法:额部:①尽力皱眉。不能运动时,在眉的内侧角处加力,协助运动;对其拮抗时,可以在眉的内侧角处加一相反的力。②用力抬眉。不能运动时,在眉中间处加力,协助运动;拮抗时可以在眉中间施力。眼部:①用力闭眼。如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手指加力帮助。拮抗时,在眼睑处施以微力。②紧闭眼与轻闭眼交替进行。鼻部:①尽量扩大鼻孔,似不能呼吸样。②尽量缩小鼻孔,似遇难闻气息样。③用力皱鼻,在鼻根处形成皱纹。力量不够时可以手指力量帮助;拮抗时于鼻唇沟处加力。唇部:①用手指压住嘴角两边,前伸嘴唇,象是在发“u”音。②用手指压住嘴角两边,后拉嘴唇,象是在发“i”音。③运动上唇,作显露上牙龈状。力量不足时,可以用手指协助运动;拮抗时用手指从鼻底向唇方压粘膜。④运动下唇,作显露下牙龈状。此时可感到颈部肌肉的紧张。力量不足时,可以用手指轻压下颌区皮肤,协助运动。拮抗时,用手指从颏部向唇方加力。⑤两唇之间衔一物,并试着移动它。 训练要点:训练时要求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每个训练动作均做到最大限度;只锻炼患侧肌肉;对力量弱的肌肉要用手指帮助它达到正常位置;肌肉可以运动时,应该施以轻微的拮抗力,达到增强肌肉力量的目的;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训练步骤:训练从面神经损伤后14日开始;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面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制定训练方案并指导患者掌握训练方法;患者掌握训练方法后,可自行对镜练习,并由家人协助进行自我训练;定期复查,评定神经恢复情况,修改训练方案,纠正训练方法。 训练时间: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后15日开始训练,每天2~4次,每个动作重复4~5次。 评价方法:均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进行线性测量[6]、神经电图(en0g)检查,照标准面相并结合患者主诉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 主观评价:仔细观察患者静止及运动时面部功能状况,结合主诉,对所评定区域作如下分度:正常:两侧静止及运动时对称,无不适主诉。轻度功能障碍:静止时两侧对称,张力均等,轻度运动时两侧不对称不明显,最大限度运动时可见明显不对称,无面瘫并发症(如联带运动、面肌抽搐等),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中度功能障碍:静止时两侧基本对称,轻度运动时不对称,最大运动时加重,偶有联带运动或面肌抽搐,主诉有自觉面肌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静止时有两侧不对称,运动时明显功能障碍或无动度,常有面瘫后遗症状,主诉面肌功能障碍明显。综合上述三项指标,对面神经损伤患者分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4支分别计分:分区面神经功能指数(reginalfacialnervefunctionindex,rfni)>80%,主观评价正常,神经传导潜伏时(latencytime,lt)延迟<10%,1分;rfni70%~80%,主观评价轻度,lt延迟15%~25%,2分;rfni 50%~70%,主观评价中度,lt延迟25%~40%,3分;rfni<50%,主观评价重度,lt延迟>40%,4分。综合评分为1分,面神经功能视为正常;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重度。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将患者分组,记录以下指标: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性别、年龄;开始恢复时间;完全恢上一篇文章:拔牙后出血的救治体会--中国口腔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