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各层,皮下置橡皮片引流24小时,术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以促神经生长。
2.面―膈神经吻合术
即将膈神经的中枢段与面神经的周围段行对端吻合。此术操作较面一副神经吻合复杂,需将膈神经自颈部游离,再经皮下逆行牵至面神经切口,与之吻合。但其优点是膈神经再生力较强,且两侧膈神经之间有较多的吻合支相连,同时,还纳入有第9于第12肋间神经的纤维,因此,一侧隔神经切断后,仅有暂时性患侧膈肌运动障碍,不久即可自行代偿而恢复。
手术方法:暴露面神经的方法已如上述,仅将切口缩短至下颌角平面即可。另在锁骨上3~4cm处,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为中心,作平行于锁骨的切口长约5cm左右。分离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游离胸锁乳突肌后缘,将其向前翻开,显露前斜角肌。藉助手术显微镜即可见膈神经由后上向前下越过前斜角肌之浅面,小心循神经切开筋膜,钝性分离神经至低位,并尽量向下游离,以便获得足够的长度,然后切断。继而沿膈神经中枢段向上分离,直到能将膈神经由胸锁乳突肌深面逆行引入面神经切口为止。最后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将膈神经中枢段与面神经周围段行端端吻合。如常缝合切口各层,皮下引流24小时。术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
早发型者,伤后立即出现面肌瘫痪,患侧失去表情,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偏向健侧,尤以哭、笑时更为明显,患眼常有暴露性角膜炎。如果面神经损伤在鼓索神经近端,则同侧舌前2/3味觉亦丧失。迟发型者常于伤后5~7天出现面肌瘫痪,多因出血、缺血、水肿或压迫所致,预后较好。
一般恢复良好的病人大多于伤后数日至3周内即有电反应阳性表现,如果伤后6~8周仍无恢复迹象出现则后果较差。所幸,约有75%的面神经损伤可以恢复,约15%部分恢复,残留永久性面肌瘫痪的仅占10%(McHugh,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