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一枚和两枚螺丝钉内固定在抗弯曲和抗扭转强度上相差不显著。Sasso等的研究结果类似:尽管两枚螺丝钉内固定较一枚螺丝钉提供了更高的抗伸展强度,但在导致固定失败的载荷上相差不显著。此外,他们还发现螺丝钉固定所提供的稳定性仅为解剖完整时齿状突稳定性的50%。Doherty也得出单枚螺丝钉固定齿状突骨折将产生相当于未骨折的齿状突一半稳定性的相似结论。Knoringer认为与常规螺丝钉相比,Double-threaded螺丝钉的属部几乎全部埋入骨质,能够使手术过程简化,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也小。Nucci等对92个成人正常齿状突进行测量,并与两枚3.5mm的齿状突螺丝钉的放置至少需9.0mm的内径,结论是95%的测量对象其齿状突直径达到这个尺寸。Chang等对Ⅱ型齿状突骨折未移位或有移位但可达到解剖复位的患者给予单枚4.5mmDouble-threaded螺丝钉内固定,对只能部分复位的患者给予单枚3.0mmDouble-threaded螺丝钉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骨愈合率均为100%。
图1 齿状突骨折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
先用2.5mm钻头钻洞,再用3.5mm丝锥攻丝
手术后处理:手术后在ICU病房观察24小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6周内携带一个坚硬的颈托作保护,6周可在休息和洗澡时去除颈托。于术后6周、12周和24周时复查X线片。
前路螺丝钉内固定的禁忌证:(1)齿状突骨折伴一侧或双侧寰枢关节骨折;(2)齿状突骨折伴不稳定的Jefferson骨折;(3)不稳定的Ⅲ型齿状骨折,Halo支架或石膏固定不适合;(4)不典型的Ⅱ型齿状突骨折: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线斜行与预定的螺丝钉进入方向几成平等;(5)C1~2不可逆的的骨折移位,如陈旧性骨折。(6)齿状突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7)不稳定的Ⅱ型骨折或浅的Ⅲ型骨折,伴有明显的驼背畸形限制了颈椎的伸展;(8)不稳定的Ⅱ型骨折或Ⅲ型骨折在老年人伴有退变性椎管狭窄;(9)齿状突病理性骨折(图2)。
从脊柱的生物力学观点考虑,前路螺丝钉骨折端间加压内固定术要优于后路融合术,符合AO/ASIF原则,且它能够保留至少部分的上颈椎旋转功能,更是明显的优点。但如果技术使用不当,或使用于禁忌证,则并发症较多。该手术需要特殊的器械,及双“C”臂增强X线监视器,价格昂贵,目前国内尚难以推广。
图2 骨折线斜型是前路螺丝钉固定的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