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γ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年04月24日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局限于肺组织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呈慢性或亚急性过程,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目前IPF发病机制不清楚,由于部分患者出现自身抗体,肺泡毛细血管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而认为可能是自身免疫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制剂等抗炎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理想,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干扰素-y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此作综述。干扰素-y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正常情况下的Thl、Th2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处于平衡状态。Thl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y一干扰素(IFN一^y)、肿瘤坏死因子(TNF)、IL一12、IL一18等,而Th2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_4、IL一5、IL一6、IL.10、IL.1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一1)等。
Thl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以Thl为主的免疫应答往往与炎症有关,反应过度时会引起组织损伤。而Th2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反应,Th2型应答与感染的持续和慢性化有关,可以抑制免疫炎症,减少过度损伤。Thl型细胞因子IFN一^y可以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功能,而Th2型细胞因子IL_4、IL、1O则可以下调Thl型细胞因子的功能,两者之间相对平衡。一般认为,肺纤维化过程可能是和促纤维化的Th2型反应过强,抗纤维化的Thl型反应不足,Thl/Th2失衡有关。国内钱皓瑜,马希涛对IPF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血清IFN一^y和IL-4水平的比较显示IPF患者血清IFN一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IPF患者存在ThlTh2失衡,表现为Th2优势表达。对不同疗效的1PF患者治疗前血清IFN.和IL-4水平的比较发现疗效好的1PF患者血清IFN一^y水平显著高于疗效差组,而IL-4水平低于疗效差组。,提示治疗前检测Thl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IPF患者治疗后血清IFN一^y水平上升(2±8)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IL_4水平下降(30±1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提示治疗IPF的药物对纠正ThlTh2失衡有一定作用,而IFN^y水平持续不升可能是IPF预后不良的原因⋯。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growthfactorp,TGF―p)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为是肺纤维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TGF―B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聚集,而应用TGF・B单克隆抗体则可部分抑制其增殖和胶原合成。TGF―B还可促使成纤维细胞表型向成肌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而成肌纤维细胞参与沉积,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证明IFN一^y可以下调小鼠巨噬细胞中TGF―B的过度表达,从而下调前胶原的表达,使问质中胶原积聚减少。关于IFN一对矽肺大鼠肺中IL-4和TGF―p表达的研究表明,IFN一^y治疗组大鼠肺中IL-4和TGF―p阳性细胞分光密度值均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IFN.^y对矽肺大鼠肺中IL-4和TGF―B表达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J。高晓方,崔社怀的研究表明IFN一组与模型组比较,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IL_4、表面活性蛋白一A(sP-A)含量显著减低(P<0.01),IFN一^y对博莱霉素所引起的肺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IFN一^y可能通过调节失衡的T细胞亚群及减轻肺组织损伤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干扰素-y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曙光
在动物实验中,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干扰素-y在治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中有积极意义。在临床试验中,也有不少研究表明干扰素-y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取得可喜成就。1999年,ZiescheR等的一项小型随机对照实验证实了联合应用干扰素一^y1b和强的松治疗所导致的生理学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强的松治疗组。该次试验未纳入重症患者。在该试验中,18例强的松治疗无效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IF一lb200每周3次,同时口服强的松7.5mg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只口服强的松7.5mg每天1次。1年后实验结果:对照组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otallungvolume,TLC)从原先预计值的(66±8)%下降至(62±6)%,相反实验组TLC从(70±6)%增加到(79±12)%,(P<0.001);静息状态下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从原先的(65±6)mmHg下降至(62±4)mmHg,而实验组PaO2从(65±9)mmHg增加到(76±8)mmHg(P<0.001);最大用力呼吸状态下,对照组PaO从原先的(55±6)mmHg下降至(52±5)mmHg,而实验组PaO,从(55±6)mmHg增加到(65±8)mmHg(P<0.001)。该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肺功能恶化,而实验组的肺功能改善。他们认为IFN.^y的治疗作用与下调TGF.13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转录有关。RauG等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纳入330位IPF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IF№-lb联合小剂量强的松;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小剂量强的松。虽然非进展存活患者数没有明显改变,但干扰素-1b治疗组于对照组相比可见死亡率降低的趋势(9.916.7%;P=0.08;hazardratio=0.6)。基础FVC大于预计值的62%的患者应用IFN一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P=004);而基础FVC小于预计值的62%的患者应用IFN一治疗则两组无差别(P:0.6)。干扰素-y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尚不确切正如前文所述,RaghuG等的研究仅表明干扰素^y一1b治疗组于对照组相比可见死亡率降低的趋势(9.9s16.7%;P=0.08;hazardratio=0.6),但非进展存活患者数没有明显改变,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anjaykalra,MD等于2000~2002的研究表明,干扰素-y治疗重型特发性肺纤维化并无明显疗效。在这个试验中,2l位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接受IFN.治疗后,仅有一个患者症状和肺功能有改善;有7位患者因疗效不满意而中断治疗;有11位患者死亡;随后的肺功能检查中,除一名患者有所提高,其余患者的肺功能均恶化。作者认为此次试验结果与ZiescheR等的结果差异如此之大,一方面可能是此次试验所纳入的患者病情较重,或者ZiescheR等实验中患者添加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有与用药时间较短有关,然而可能性不大,因为在平均用药8.2个月后,仍然未见有改善的趋势。
干扰素y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和大多数药物一样,IFNy也有其不良反应。IFNy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多见,但通常较轻微,在使用常用剂量时大多是可逆的,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僵直、流感样症状、抑郁、肌痛及粒细胞减少症、嗜睡、食欲减退及精神症状。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yfailure,ARF)。Honore等报道了4例晚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使用IFN-后很快发生ARF。这4例均为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其中两例经过肺组织活检确诊,有两例有家族性的肺纤维化。这4例患者经强的松治疗一段时间后肺功能进一步恶化。肺总容量(TLC)低于预计值的4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capacityofthelungforcarbonmonoxide,DLCO)低于预计值的30%。分别注射IFN-6次、35次、2次、2次后,患者出现缺氧、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高流量吸氧难以纠正。胸片和胸部cT示肺部出现新的毛玻璃样阴影及蜂窝样改变。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指标,血、尿培养,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利尿、抗凝、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等经验性治疗无效。4例患者均死亡,其中一例是发生在右肺移植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在普通型问质肺炎的基础上,并发了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作者认为IFN-是诱发ARF的主要原因,理由如下:ARF在IFN.注射以后很快发生;没有发现导致疾病恶化的其他原因;肺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正常,排除了心力衰竭的可能;先前已经有实验证实IFN-与人的ARF有关;IFN一可以加重动物模型的肺部感染,导致过敏性肺炎;IFN一y诱发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作者建议在更深入的研究之前,终末期和家族性的肺纤维化避免使用IFN-治疗。Selman等认为IFN.是诱发ARF的可能分子机制为:IFN削弱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屏障功能,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TerenceM.OConnor等认为IFN一也可能诱使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
目前,IFN一y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已证实,IFN一y具有抑制多种细胞因子,抗纤维化的功能。但在临床研究中,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疗效不确实,且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是否能将其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减少其副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Tags:干扰素-γ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干扰素
上一篇:典必殊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下一篇: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出血的临床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