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糖尿病足”http://www.enorth.com.cn 2007-12-1211:23糖尿病足坏死的护理重点01-06-27
冬季来临,气温逐渐变冷,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专家陈剑秋教授提醒中老年人,警惕冬天“老寒腿”症状,这可能是某些患者“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应该及时发现并及时就医,错过治疗良机会导致截肢。
入冬以后,本市一些中老年人出现了行走一定距离后就腿沉、腿酸、腿痛,休息后有所缓解的症状,即间歇性跛行。还有人在夜间出现脚冷、脚痛等症状,影响睡眠,头晕、视力下降。许多人误把“糖尿病足”当成是“老寒腿”,或者以为这是得了腰椎疾病,其实出现了这种症状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是一般的疾病,而对于糖尿病人却是极其危险的“糖尿病足”信号。
冬季“糖尿病足”高发
“糖尿病足”也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而可怕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病,所以北方的发病率较高。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由于血管闭塞,血液营养输送不到足部,造成伤口经久不愈。另外,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不可逆性,如果一味地依赖于药物,往往会错失外科干预时机,甚至造成截肢的后果。它与冠心病同属一类疾病,是全身性的大、中、小动脉的病变,应该尽早进行周围血管成形术,达到疏通下肢血管的目的。
“糖尿病足”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人体的动脉好比一个输油管道,动脉血每时每刻在动脉中流动,将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组织器官。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直至溃烂截肢。
早期“糖尿病足”症状
“糖尿病足”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俗称“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与腰椎病关节炎脉管炎等其他病混淆。老年人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肢体疼痛时,要进行血管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糖尿病足”如果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出现跛行症状,在行走约数百米甚至数十米后,出现小腿肌肉的酸痛,也可以是下肢其它部位的疼痛,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才能缓解。继续活动后,疼痛反复出现。随着病变的加重,出现疼痛的距离越来越短,从开始的能走几百米到最后只能走十几米,甚至几米。如果出现跛行症状仍没有诊治,病变会继续恶化,出现“静息痛”,患者即使在不运动的时候,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进入晚期后,脚上即使破了一点小口也非常不容易愈合,下肢逐渐出现坏死。
许多人对“糖尿病足”的危害认识不够,以为在小诊所抓点药,开点止痛片,贴个膏药,熬过冬天就没事了。但是,“糖尿病足”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如不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危险。
降低“糖尿病足”危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极大的降低“糖尿病足”的危险性。患者应该戒烟,饮食清淡,低盐、低脂肪、低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控制体重,等于经常让血管做体操,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老化。要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抑。在冬季,应该注意保暖,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因为部分患者可能皮肤感觉减退、对热不敏感而发生烫伤。如果出现下肢不适,不要乱投医,要尽快到有血管外科的正规医院查明病因。
稿源:北方网编辑:王卿我来说两句:昵称:输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