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足和腿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导致感染、残废和截肢。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是溃疡和坏疽。溃疡可以深浅不一,并有或不并有感染。坏疽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个足。少见的足病变为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性水肿[1].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通过治疗及相应护理,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6岁,平均59岁。其中修剪趾甲损伤所致4例,长时间行走、活动所致3例,烫伤所致4例,无明显诱因1例。入选患者依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临床诊断符合Wagner分级2~4级坏疽[2].
1.2治疗方法
(1)严格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2)静脉使用抗生素,早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加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后根据坏疽处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3)改善微循环,使用川芎嗪、山莨菪碱(654-2),对于高龄男性考虑到便秘以及小便困难因素没有使用654-2.(4)只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没有禁忌证,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5)营养神经治疗,给予弥可保1000μg/d,每日1次静脉注射。(6)局部伤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使用碘伏、双氧水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胰岛素+生理盐水纱条湿敷,视创面情况每日1~2次至每1~2日一次换药。
2护理措施
2.1体位护理
一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于缓解水肿。患肢局部制动避免摩擦以及负重受压。
2.2患足局部护理
注意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局部温度、伤口敷料清洁度、有无脓性渗出以及渗血。伤口换药时尤其要注意清除坏死组织,同时要注意避免清除过度损伤正常组织,并导致感染扩散。注意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创面面积改变情况。及时将患者病情向医师汇报以便调整治疗。由于糖尿病足病常导致患肢疼痛、换药时出血等,故要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出血的多少,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2.3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病患者多数有多年糖尿病病史,加之糖尿病足病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饮食的限制、监测血糖带来的疼痛等,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紧张和恐惧,产生焦虑心理,不利于康复。护士应时刻掌握患者心理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治疗的重要性和目的,告诉患者糖尿病足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而且相对长期的治疗,严格控制饮食、控制血糖达标、抗感染、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以及局部伤口换药都是糖尿病足病治疗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配合治疗。良好的心理对于病情的治疗尤为重要。
2.4饮食
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向患者介绍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成分、类别,介绍根据身高计算标准体重进而计算每日总热量的方法、计算每餐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需要量并灵活配餐,保证所需营养成分的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介绍胰岛素作用的时间特性,使患者能按时注射胰岛素并按时进餐。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只有控制饮食才能严格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只有严格控制血糖达标才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5糖尿病知识宣教
对患者的教育,首先要让患者了解搪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及患者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来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然后应让患者知道如何应付一些特殊情况,如何保护自己的足,什么情况下应及时看医生等。要告诉患者糖尿病足保护教育的基本原则。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其措施包括每日进行足部皮肤的清洗、按摩。修剪趾甲略呈弧形,与脚趾等缘。鞋袜平整、宽松。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检查有无水肿、皮损、脚病以及足背血管搏动、足部皮肤感觉等情况。有表皮破溃时及时处理[3].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重要的致残因素。其主要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4].所以糖尿病足病患者需要住专科医院进行系统地治疗。休息、局部制动,伤口换药,避免摩擦、负重、控制软食以及给予患者细心护理,对其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糖尿病知识宣教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经常对高危人群进行教育,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是降低截肢率的最有效的方法[5].
【参考文献】
1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48.
2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6.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44.
4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3.
5梁晓春.实用糖尿病手册.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49.
吴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