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糖尿病足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
王执礼:由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好发部位是膝以下血管;即胫动脉和腓动脉及其分支,通常累及双侧下肢,表现为下肢供血不足、皮肤营养不良呈蜡状、干而无汗、弹性差、毛发脱落、手足怕冷、下肢肌肉萎缩、消瘦、趾甲变厚变脆、足底发生胼胝或鸡眼、行走无力。最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夜间休息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常因自发水泡破裂或轻微外伤,造成足部伤创面扩大,溃烂、感染、甚至变黑坏死。
记者: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就极有可能得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得糖尿病足的机率有多大?
王执礼:临床上,把糖尿病足分为5级。
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这些高危因素尚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部保护的知识教育,以防治足溃疡的发生。已经愈合的表面溃疡愈合结痂后,如处理不当,仍可再发生溃疡。
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这种溃疡好发于足突出部位即压力承受点,如足跟部、足和趾底部,溃疡被胼胝包围。
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和深部脓肿、溃疡部位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如厌氧菌、产气菌。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和骨髓炎。
4级: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和足特殊部位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坏死组织表面可能有感染。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大动脉阻塞起到了病因学的作用,神经病变和感染也影响。
记者: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王执礼:
1.保持全面平衡的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应做到"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食盐要限制,三餐要合理",
2.保持足部清洁卫生,每天应洗脚,一般水温不宜超过患者下肢体表温度,以防烫伤起疱感染化脓。
3.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冻伤,但慎用热水袋、电热毯、红外线、理疗及火炉取暖,以免烫伤感染。
4.对足部有畸形者,可穿矫形鞋纠正足的负重点,不宜剧烈运动,预防外伤,每天应检查足部有无皮肤损伤,并妥善处理。足趾或足畸形者应尽早作矫形手术,清除隐患。
5.对鸡眼、胼胝、骨刺、甲沟炎、囊肿或脚癣应及时请医生治疗,不要自行处理,以防感染。
6.对下肢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者,应及时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严重阻塞者,必要时早作血管重建术或介入治疗,以根除隐患。糖尿病患者应经常参加糖尿病健康宣教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足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重视它,从小问题着眼,不放过微小损伤和各种危险因素的处理,预防有力,完全可以避免发生肢端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