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8例按Insall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89%,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和半脱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和股内侧肌止点外下移、髌韧带外侧半内移的综合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根据骨块的大小及损伤的时间处理髌骨骨软骨骨折,效果满意。
关键词:习惯性髌骨脱位;髌骨骨软骨骨折;手术治疗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由多种复杂病因所致的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3例,女15例;年龄6~22岁,平均124岁。单侧脱位者13例,一侧脱位另一侧髌骨不稳者5例。病程1h~8
12手术方法
根据
13术后处理
术后采用石膏固定将下肢制动于屈膝15°位,术后2周开始鼓励患者行主动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术后5~6周去除石膏开始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禁止做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
本组病例无失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19个月。按Insall标准〔1〕评价疗效,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无刀口感染发生,2例出现髌上处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2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受限,不能达到90°。所有病例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和半脱位。
习惯性髌骨脱位多为先天膝发育缺陷引起的继发病损,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由于所造成的膝关节疼痛、肿胀、不稳定、脱位感等症状多无特异性,且患膝伸直后脱位髌骨可自行复位,X线检查少有阳性发现,临床上常造成漏诊。频繁发生的髌骨习惯性脱位尚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也不可能自愈,病程越长,脱位引起的损害越严重,尤其是合并有骨软骨骨折的患者,由于脱落的骨软骨骨折块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一系列的软组织和骨性异常,因此,多数学者均主张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手术目的就是矫正脱位和防止脱位复发,防止髌股关节软骨进一步损伤,尽早矫正伸膝装置力线不正引起的恶性循环。关于手术方法,文献报道多达百种,而且各种方法的疗效差异很大,提示
髌骨骨软骨骨折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的髌骨脱位过程中。发生机理为膝关节在屈曲过程中发生旋转,伸膝装置受到强大的扭转暴力,髌骨发生脱位及再复位,致使髌骨关节面受到股骨外髁的剪切应力,引起关节软骨面剥脱、骨软骨骨折,骨折位置多见于髌骨中央嵴下部。髌骨的骨软骨骨折不带或仅带少量骨质,X线检查因投照角度、投照条件的偏差及髌骨、股骨髁的遮挡,无法显示或显示不佳,临床上常造成漏诊、误诊,从而形成关节内游离体,造成关节进一步的磨损、退变。作者体会对髌骨骨软骨骨折做到早诊断,避免漏诊,首先对于发生髌骨脱位的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其次,对于外伤后的急性关节内积血,在排除了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应考虑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可能。如常规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可行MRI检查或应用关节镜检查、诊断、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一旦明确诊断,大部分须行手术治疗。骨折块的处理取决于骨块的大小及损伤的时间。如骨折块直径小于5mm,固定困难,可通过关节镜或手术摘除。如骨折块较大,应尽可能地复位、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作者体会,对于直径小于1cm的骨软骨骨折,采用无创缝合线或钢丝经2个骨洞在髌骨前侧悬吊固定,方法简易,便于开展。对于直径大于1cm的骨软骨骨折,骨块复位后,与关节面垂直钻3个骨洞,3个骨洞分布呈等边三角形,打入3根合适长度的进口可吸收棒,尾端与关节面相平或稍低,固定可靠,对软骨损伤小,不需二次手术,长期随访效果满意。如骨折已超过伤后10d,关节面缺损区被肉芽组织所充填,骨块难以解剖复位,可手术摘除游离骨块,修平骨缺损区,并进行软骨下骨钻孔,以促进纤维软骨修复。
(本文附图见加页2)
〔1〕RieglerHE.Recurrentdislocationandsubluxationofthepatella[J].ClinOrthop,1988,227:201206.
〔2〕GhanemI,WattincourtL,SeringeR.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patellapartⅡ:orthopaedicmanagement[J].JPediatrOrthop,2000,20:817822.
〔3〕韩永台,李欣,扈文海,等.胫骨结节“纽扣法”移位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12):908909.
〔4〕GordonJE,PerryL.Surgicaltreatmentofcongnitaldislocaltionofthepatella[J].JPediatrOrthop,1999,19:260264.
〔5〕陈秋生,陈霞,朱菁,等.改良髌骨半脱位的治疗方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6: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