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诊断依据是反复出血史,毛细血管扩张,家族遗传史及化验室检查,临床上须与各种出血性疾病,蜘蛛痣,红痣相鉴别。本病主要累及损害部位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使其扩张,血管壁变薄,甚至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组织病理性状似毛细血管瘤[4]。
5. 治疗:主要是局部止血。关于手术中的出血问题,与术区组织有无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局部是否容易结扎止血有关,术中应细心操作,妥善处理,避免因大出血不止造成严重后果。对本病重在预防,应注意保护粘膜皮肤,避免局部创伤、过度劳累、感冒、发热、以及能使血压升高、血容量增加的易诱发出血的因素。拔牙及行口腔小手术时亦应慎重以免流血过多。
参考文献
1 陆可望.遗传性口腔疾病.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5.
2 余道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与胃肠道出血(附五例报告).
3 SogglMR,etal.Detectionoftypicallesionof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cetasiabycolonscopy.GastroentrologicalEndoscopy1980,26(2),52:3.
4 陈约翰.口腔粘膜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6.
(收稿199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