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部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不同程度的裂伤为子宫破裂,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4‰,国外报道为0.08‰。妊娠期子宫破裂一般较少见,国外文献统计共121例,国内文献报道不足20例。国外文献报道破裂最早为孕4个半月,国内文献报道的最早为孕16周。
1妊娠期子宫破裂与下列因素有关
多为自发破裂,其发生原因有:
(1)子宫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
(2)过去手术史(剖宫产、多次刮宫术、肌瘤剥除);
(3)胎盘原因,植入性胎盘穿透宫壁、胎盘粘连剥离术;
(4)外伤,如车祸、斗殴致腹部撞击;
(5)原因不明。
2分娩期子宫破裂与下列因素有关
(1)骨盆明显狭窄、头盆不称、阴道狭窄、子宫壁异常或横膈较薄、子宫颈腺肌病、胎位异常、胎儿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双胎),及盆腔肿瘤嵌顿于盆腔内阻塞产道等,均可使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为了克服阻力,子宫上段肌层强裂收缩,使子宫下段继续牵拉伸长变薄,致子宫破裂。
(2)凡子宫曾行过各种手术,此次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旧疤痕可能自行破裂。
(3)妊娠子宫的损伤,妊娠子宫受到各种外伤(包括意外事故以及非法堕胎等),此外,在无良好监护条件下,分娩期肌注缩宫素或静点催产素或不恰当应用前列腺素栓剂,均可因强裂宫缩而导致子宫破裂。
(4)分娩时的手术损伤,不适当或粗暴的阴道助产手术,如宫口未开全时(作产钳或臀牵引术),又如忽略横位强行内倒转手术,或作困难的人工剥离胎盘术均可引起子宫破裂。
(5)子宫肌壁的病理变化,先天性畸形子宫发育不良者,如双子宫妊娠或单角子宫妊娠等易发生子宫破裂。后天性,包括过去有过多次分娩及多次刮宫史者,感染性流产史、严重宫腔感染史、子宫穿孔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及子宫肌瘤曾有受绒毛细胞侵犯史(如葡萄胎、绒毛膜癌与胎盘粘连史等)和植入胎盘等。由于宫壁纤维组织增生,子宫壁的弹性及扩张性减弱,或因子宫血管有过栓塞所引起的子宫肌瘤变薄或坏死,因此,很容易引起子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