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期无疤痕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推荐到首页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12期1/4页1234
【关键词】分娩期;子宫破裂;难产;宫缩剂
分娩期无疤痕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pdf)
【摘要】目的探讨无疤痕子宫破裂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方法收集1994~2005年我院收治的18例分娩期无疤痕子宫破裂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阻性难产13例,产前不当使用宫缩剂10例,分娩时手术创伤3例;死胎1例,死产15例,新生儿存活2例,围产儿死亡率88.89%(16/18);6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行子宫全切术,9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1例并发输尿管损伤行吻合术;产妇死亡1例。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宫缩剂的使用,严格各种阴道手术指征,提高基层产科质量,是预防子宫破裂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分娩期;子宫破裂;难产;宫缩剂
子宫破裂系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一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末期发生裂伤,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1/1000~1/16000,不同地区可有很大差异[1]。子宫破裂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12%,围产儿死亡率为50%~90%[2]。根据破裂的原因,可分为无疤痕子宫破裂和疤痕子宫破裂。分娩期无疤痕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与一个地区的产科质量更为密切相关。现对我院1994~2005年诊治的18例无疤痕子宫破裂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
1.1一般资料199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无疤痕子宫破裂患者18例。年龄22~43岁,平均31.5岁;初产妇2例,经产妇16例;孕次1~7次,最高产次5次;孕25周引产1例,其余均为足月孕;18例患者均为农民,产前检查3次以上者5例,2次以下者13例;选择村中个体医生接生6例,乡镇医院分娩8例,县级医院分娩4例;既往均无子宫手术史。
1.2子宫破裂相关因素见表1。表118例患者子宫破裂相关因素比较(略)注:*其中同一病例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因素
1.3诊治情况18例中有17例由外院转入,1例在我院发生子宫破裂。其中13例梗阻性难产者均有产程延长或胎先露下降受阻病史。10例临产前后使用宫缩剂:产程中使用缩宫素8例,2例采用缩宫素合谷穴位注射,1例鼻黏膜点滴,2例分娩前肌注缩宫素,4例静脉点滴缩宫素,5%gs500ml加缩宫素5~10u,未控制滴速,无专人守护;1例25周孕活胎,予米索前列醇400μg阴道置药引产,胎儿自后穹隆娩出;1例曾足月分娩4次的经产妇使用蓖麻油炒鸡蛋引产,造成急产,致子宫下段及宫颈裂伤。3例忽略性横位,胎儿上肢已掉出阴道口外,2例在外院、1例在我院行内倒转术时发生子宫破裂。1例由于巨大儿阴道助产,胎儿娩出后患者出现持续性下腹胀痛未引起重视,患者出现休克、dic后转我院20min即死亡,尸解证实为子宫后壁不完全破裂、阔韧带血肿。
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子宫强烈收缩后撕裂样疼痛,之后子宫收缩停止,腹痛稍有缓解,继之又出现全腹痛。患者烦躁不安,下腹胀痛难忍,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腹壁下清楚扪及胎体,子宫缩小,移动性浊音阳性,阴道可有少量流血。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结合阴道检查及b超,子宫破裂诊断多无困难。确诊后立即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手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视情况9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6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忽略性横位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10天出现阴道漏尿,检查发现为右输尿管下段损伤性坏死,行输尿管吻合术。手术或尸解证实子宫完全破裂16例,不完全破裂2例。
1.4对母儿影响1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贫血,其中15例为重度失血性贫血并失血性休克,给予输血治疗;产妇死亡1例,死胎1例,死产15例,新生儿存活2例,围产儿死亡率高达88.89%(16/18)。
1/4页1234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