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只有心跳,而无自然呼吸或呼吸运动不完善的一种症状。其中缺氧较重,全身青紫,呼吸表浅或不规则,肌张力增强或正常,称青紫窒息;缺氧更重,皮肤苍白,呼吸微弱或无呼吸,肌张力松弛,称苍白窒息。
针灸对二型窒息都有较明显的效果。就所收集的20世纪50年代末治疗的89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看,平均抢救成功率达98.9%[1~4],一般采取简便的毫针或指针刺激以应急。还观察到,用其他方法急救,窒息的患儿往往须在呼吸恢复一段时间后。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肤色才开始好转,而以针灸救治,即使重度窒息也往往在呼吸逐渐恢复的同时,肤色即渐渐转红。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报道几乎集中于1959年,之后再未能见到公开发表的文章,直至1996年出现较大样本的观察资料。这表明即使在产科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针剌的作用不可低估。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水沟、素髎。
配穴:涌泉、十宣、百会。
2.治法:
先取主穴,效不明显时再加取配穴。水沟、素髎,可单取亦可同取。浅刺留针,持续作轻快捻转,直至呼吸恢复并有哭声后起针。涌泉进针后施捻转转泻法。十宣急刺不留针,百会穴用艾卷作回旋灸,离穴位距离2.5cm左右。如针剌后30分钟无效改用它法。
3.疗效
共抢救139例,结果,137例获得成功,2例无效,成功率为98.6%。一般好转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1,2]。
(二) 指针
l.取穴
主穴:劳宫。
配穴:长强。
2.治法
将新生儿平放,医者用两手拇指指腹压迫患儿双侧劳宫穴,压迫3秒~4秒,间歇3秒~4秒,有节奏地一按一放,直至呼吸恢复;如效果欠佳,以右拇指指腹压迫长强(或同时令旁人按压),法同上。
3.疗效
共28例,27例成功,1例无效。压迫次数最少1次,最多20次见效(平均5.9次)[4]。
(三) 其他措施
1.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粘液,其次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暖。
2.供氧直至皮肤转红。急救好转后,仍须注意护理,如发生颅内出血等,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