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购药网疾病数据库为你提供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的症状、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费用、原因、饮食、防治、病理和前兆。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病理和前兆.
宠物隐球菌病诊治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 发布时间:09-02-1916:09 点击数: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感染。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其在鸽子的排泻物中含量最高。病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机体。隐球菌病的病原体为直径为3~7μm的隐球菌属的酵母样真菌——新型隐球菌。隐球菌病一般通过上段或下段呼吸道、消化道,后经血液和淋巴液散播到机体各部位,如脑、脑膜、骨骼、皮肤、眼和肠系膜淋巴结等。隐球菌可能只有局部或细胞介导免疫有缺陷的动物才会感染。体液免疫在防止宿主免于感染方面只起很少的作用甚至无作用,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时能促使本病发生。2.1神经系统症状新型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关,其也易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于脑和脊髓的某个部位时,则与脑瘤或脑脓肿等的症状相似。中枢神经系统征候和眼病变是隐球菌患狗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这类症状也常见于猫,主要表现为眼球震颤、轻瘫、截瘫、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和转圈。2.2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呼吸道症状是患猫常见的临床症状。患猫打喷嚏、喷鼻,一侧鼻孔或两侧鼻孔有黏液脓性或出血性鼻漏,鼻梁上肿胀、下颌淋巴结肿大。狗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征候,特征是咳嗽或呼吸困难。肺隐球菌病常并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亦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其病变主要为在支气管周围引发弥漫性浸润,或粟粒状分布或孤立的损害。原发者常由于无明显症状而被忽视或与肺结核混淆。2.3皮肤症状皮肤病变很少单独发生,其常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局部表现。病变直径由1mm到数厘米不等,通常病部充满胶状物质。胶状物质含大量真菌,无炎症反应。猫的皮肤病变常见于头周围,并伴发外周淋巴结病。患狗的皮肤呈溃疡性变化。2.4眼部症状眼部症状包括肉芽肿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失明等。2.5全身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嗜睡,发热不常见。3.1X光片检查可见鼻腔与额窦的影像密度发生变化,肺内有小结节。3.2实验室检查从病部边缘采集被毛和皮屑置载玻片上,滴加2滴1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火焰上微加热,待皮屑软化后加盖玻片,置高倍显微镜下检查;或取鼻渗出物、肉芽肿或皮下结节吸取物、脑脊髓液、眼房水等涂片,用墨汁染色,镜检,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带荚膜的厚壁酵母细胞。将病料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培养,形成粉状淡红色菌落,并有厚膜孢子。4.1一般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减轻颅内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支持疗法。4.2使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37mg/kg口服,一日4次,至临床症状消失(一般要1~4个月)。两性霉素B,0.25mg/kg,加入100~150mL5%葡萄糖溶液经30min以上的缓慢静脉注射,隔日一次,直到累积剂量达到10mg/kg或血液尿素氮和肌酸酐水平升高。对患猫,酮康唑是有效的,10mg/kg,口服,一日1~2次,连用3个月或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至少用30d,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用15~20mg/kg,口服,一日2次。4.3系统性用药寻找发病诱因,及时治疗原发病。当病灶可切除时,应手术切除。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本网声明:任何网站如需转载本网站文章,敬请注明出处。2008年全年四川数值畜牧业2009年四川畜牧经济七项重点工作2009年四川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四川发展现代畜牧业须“四个坚持”全省春季动物防疫工作18日全面启动省政府召开全省畜牧经济暨春季动物防疫工2009年全省畜牧生产现场会在遂宁召开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隐球菌病病因。隐球菌病病因
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莉胡莉娟朱蕾何礼贤为了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诊治方法,我们收集中山医院肺科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肺活检病理确诊的1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平均(44±14)岁。其中,1例患者有结节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有20余月的泼尼松口服史,1例有糖尿病,1例有支气管扩张、高血压病,1例有高血压病,其余6例(60%)无明确基础疾病,70%患者无免疫功能受抑制表现,所有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阴性。50%的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皆为轻咳,其中3例(30%)咳脓痰,3例(30%)咳黄色或白色黏痰,2例(20%)痰中带血。40%患者表现为胸痛,以刺痛、隐痛为主。入院前2例(20%)患者发热,分别为38℃与39℃,在抗真菌治疗前均已好转。70%的患者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斑片状阴影,多边界模糊,其中3例有空洞及支气管充气征。20%的患者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影。10%为孤立性高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其内密度均匀。30%的患者合并胸膜增厚。10%同时出现胸腔积液。60%的患者为右肺病变,20%为左肺,20%为双肺累及。40%的病灶位于下叶,20%位于上叶,上、下肺均受累占40%。90%的病理表现为肉芽肿,10%为炎症性病变,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见少量泡沫细胞沉积。60%的患者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和(或)六胺银(GMS)染色阳性,10%同时痰涂片找到新型隐球菌孢子,10%痰培养新型隐球菌阳性,20%活检组织真菌培养阳性。8例行隐球菌乳胶抗体试验者均阳性(100%),滴度为1∶5~1∶640,其余2例未检查。全部病例均给予抗真菌治疗,70%单用氟康唑,20%单用伊曲康唑,10%单用两性霉素B。经治疗后有症状的8例患者全部好转(100%),40%的患者复查胸部CT显示病灶明显吸收,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下降1例(10%)、转阴1例(10%)。以上结果提示,肺隐球菌病可能多发生于健康人或健康状况较好的人,临床表现轻微,影像学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责任编辑余安怀呼吸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ChinaMedicalTribuneCopyright(c)2000AllRightsReserved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了74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易并发隐球菌性
返回隐球菌病重要病理改变a新型隐球菌的酵母细胞HE染色呈淡蓝色或淡红色,2μm~20μm大小,具有相对薄的壁和多样形状如圆形、卵圆形、新月形或杯形,b常在一个视野内就可同时看到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孢子,其内部结构HE染色不能显示,cHE染色也不能使荚膜着色,在组织细胞和巨细胞内的孢子常有一清楚的晕,示荚膜的位置所在,2μm~10μm或更宽,d粘蛋白卡红染色可使荚膜染成鲜红色,美蓝和阿新蓝染色使荚膜呈蓝色,而用PAS和Grott染色则分别染成紫红色或黑色,有时因用福尔马林固定而使荚膜皱缩,染色后菌体外观呈刺状,e组织中的孢子可出芽,单个或多个,芽颈细,有时见芽管和假菌丝,但从未发现真菌丝,f病原体主要见于组织细胞和巨细胞内,也可游离于组织中。一般病理改变a表皮或缺损,或呈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偶或呈假上皮瘤样增生,b病变主要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c呈胶原性或肉芽肿性两种组织反应,前者炎症反应轻微或者缺如,后者出现伴坏死和出血倾向的肉芽肿性炎症,d为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偶见化脓性与肉芽肿性混合型炎症,e上述二型病变亦可见于肺、脑、脊髓、肾上腺、淋巴结、乳腺、骨及其它器官,侵犯脑与肺组织时有时可形成囊肿样结构,有大量菌细胞聚集于腔隙内,f酵母细胞2μm~20μm大小,圆形、卵圆形、新月形或杯形。a多见于白血病、淋巴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以及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年龄以30岁~60岁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比1,b病因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c皮损多见于四肢、胸背和面部,d皮肤粘膜受累,约占本病的10%~15%,皮损呈多形性,诸如痤疮样、丘疹、糜烂、结节、脓肿、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盘状红斑狼疮样或蜂窝织炎样损害,e可累及脑、脑膜、肺及全身各脏器,f皮损可自行消退或用两性霉素B治愈,预后较好,g隐球菌大量入血可引起寒战、高热昏迷等败血症表现,此时病情凶险,后果严重,常迅速死亡,h分肺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皮肤粘膜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及内脏隐球菌病等类型。临床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Busse-buschke病(Busse-buschke'sdisease)欧洲芽生菌病(Europeanblastomycosis)
隐球菌病最多侵犯脑膜及脑,亦可侵犯肺。在急诊室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一)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有发热,头痛较剧烈,有恶心、呕吐,颈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隐球菌病10例临床分析推荐到首页 □ 《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第01期1/3页123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410004【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合并肺隐球菌病(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例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cm合并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62岁,平均(31.3±23.2)岁。病程14~120天,平均(40.0±39.7)天。(2)首发症状发热8例、头痛6例、咳嗽咯痰2例、胸痛1例。(3)有基础疾病者8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矽肺并肺结核2例、营养不良1例、鼻窦炎1例。(4)9例均被误诊为结核感染,1例误诊为肺癌。(5)胸片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小片状、小结节阴影,边缘模糊、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t示两肺广泛分布斑片状和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等的空洞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高密度结节。(6)应用二性霉素b(amb)联合氟康唑(fcz)静滴和amb鞘内注射治疗,治愈6例,好转4例。结论:cm合并cp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提高对cp影像学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肺隐球菌病影像学 clinicalanalysisoftencaseswithcryptococcalmeningitiscomplicatedwithpulmonarycryptococcosis liuzhu-qin,hujue,xiaohui,etal. departmentofneurology,thecentralhospitalof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featureandimagingcharacterofcryptococcalmeningitiscomplicatedwithpulmonarycryptococcosis.methods:theclinicaldatesoftencaseswithcryptococcalmeningitiscomplicatedwithpulmonarycryptococcosisprovedbyetiologyexaminationwereanalys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rewereeightmenandtwowemanagedfrom4~80(36.0±23.7)yearsoldandwithcoursefrom15~120(38.5±31.1)days.thefirstsymptomswerefebrility(n=8),coughandstechocatharsis(n=2)andchestpain(n=1).therewere8caseswithunderlayingdiseasesincludingchronicityviralhepatitisb(n=6),pneumonokoniosisandpulmonarytuberculosis(n=2),dystrophy(n=1),nasoinusitis(n=1).ninecasesweremisdiagnosiedaspulmonarytuberculosiswhileonewasmisdiagnosiedaslungcancer.x-rayplainfilmoflungshowdiffuseddistributionofnoduleandfragmentshadowswithunsharpnessedgeandirregularlowdensityareasincenter.ctoflungshowdiffuseddistributionofplaqueandspottinesswithhighdensity,cavitywithinequlityofsizeandellipsenoduswithsharpnessedgeandhighdensity.casesreceivedtreatmentwithamphotercinbcombinationfluconazolbyveinandintrathecalinjectionofamphotercinb.fivecaseswerecuredandfivewereimproved.conclusion:theclinicalfeatureandimagingcharacterofcryptococcalmeningitiscomplicatedwithpulmonarycryptococcosishavenospecificity.toenhancementthecognitionofimagefeatureofpulmonarycryptococcosiswouldbehelpfulforearlydiagnosis. 【keywords】cryptococcalmeningitis;pulmonarycryptococcosis;image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增多,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然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肺炎(cp)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10例cm合并cp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2年1月~2007年4月在我院住院诊治、资料完整的cm病例10例,8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62岁,平均(31.3±23.2)岁。病程14~120天,平均(40.0±39.7)天。有基础疾病者8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矽肺并肺结核2例、营养不良1例、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hiv抗体阴性。9例被误诊为结核感染,1例误诊为肺癌。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b2006-199)。 1.2临床表现 亚急性起病8例,慢性起病2例。首发症状发热8例、头痛6例、咳嗽咯痰2例、胸痛1例。呕吐2例、意识障碍3例、腹痛1例、视力下降1例、听力下降1例、脑疝形成2例。颈抗8例,克氏征阳性6例,巴氏征阳性2例。 1.3实验室检查 1.3.110例脑脊液中全部检测到新型隐球菌9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10例脑脊液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首次阳性率40%。脑脊液压力210~600mmh2o(360.0±134.6),蛋白0.29~2.40(0.87±0.55)g/l,氯化物77~132(111.2±14.2)mmol/l,糖0.32~4.07(2.10±1.25)mmol/l,白细胞数8~550(128.9±181.4)×106/l,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1.3.21例肺部病灶内脓液穿刺标本涂片发现新型隐球菌和培养出新型隐球菌,9例通过呼吸道标本的涂片和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其中1例经淋巴结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 1.4影像学检查 1.4.16例肺ct表现为广泛分布斑片状和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及大小不等的空洞,以下肺较多和较大,大者42×42mm,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小叶间隔广泛增厚,呈网织蜂窝状改变(图1,2)。其中2例纵隔和气管旁和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1例左侧胸膜腔肥厚粘连。4例肺ct表现为高密度结节,大小6~15mm,类圆形边缘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图3)。胸片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小片状、小结节、粟粒样阴影,边缘模糊,沿肺纹理分布,其内密度不均,部分病灶融合成大片灶,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图4,5)。患者肺部影像学所见病灶经抗真菌治疗显著缩小或消失。 1.4.2颅脑mri检查8例,其中正常2例,脑膜强化5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 1.5治疗 采用二性霉素b(amb)静滴联合氟康唑(fcz)静滴和amb鞘内注射。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amb用5%的葡萄糖500ml 图1ct示两肺广泛分布斑片状、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等的空洞,以左下肺较多。图2治疗后病灶减少。图3ct示高密度结节,大小6~15mm,类圆形边缘光滑,其内密度不均。 图4两肺散在分布小片状、小结节样阴影,边缘模糊,沿肺纹理分布,其内密度不均,部分病灶融合成大片状,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图5治疗后病灶减少。 稀释后静滴,起始量为1mg/d,以后每日递增5mg/d,直至1mg/(kg·d),用药总量3~5g。amb鞘内注射首次剂量0.1mg,以后每日0.5~1mg,总剂量20mg,每周2次。氟康唑每日静滴200mg。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脑脊液相关项目。 1.6疗效评价及转归 疗效标准参照标准[1]。治愈6例,好转4例。随访1~24(6.8±9.5)月,治愈组无复发,1例遗留视力下降,1例遗留耳鸣,基本上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新型隐球菌遍布各处,如水果、牛奶、土壤、黄蜂巢、一些草和植物、人的皮肤和黏膜以及鸽子和其他鸟便粪。鸟类是导致人类感染的传染源。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大多数已报道的病例中,隐球菌病多发生在艾滋病、淋巴肉瘤、何杰金病、糖尿病、结核病、白血病、肾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wirojtananugoons报道的37例hiv阴性的新型隐球菌病中65%有基础疾病、41%应用免疫抑制药物、16%患sle[2]。与wirojtananugoons报道的类似,本组患者虽然均为hiv抗体阴性,亦无明确的鸟类接触史,但多具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矽肺并肺结核、营养不良等,这些疾病可能干扰了宿主的免疫防御从而发生了机会性感染。 一般认为,呼吸道是新型隐球菌的入侵门户。在肺部形成病灶,经血液播散于全身各器官,然而,本组患者首发症状中多有头痛、发热并有脑膜刺激征,仅2例首发症状中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这可能与肺部隐球菌病感染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有关。无症状cp仅在接受胸部平片检查时发现异常;慢性型cp表现为隐匿起病,咳嗽咯痰、胸痛、发热等,体查多无异常;急性型cp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3]。本组患者则多属于无症状性cp。因此,cm患者无论有无呼吸道症状、体征,应常规行肺部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肺隐球菌病,并进一步行病原学检查以确诊。 本组患者多有脑膜炎的症状、体征,通过反复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及培养,隐脑的诊断相对不难。而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则相对较难,因为仅20%(2/10)的患者有症状,且无明显体征。此时,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本组胸部影像学主要有5种类型的改变。胸片多表现为散在分布小片状、小结节阴影、空洞形成、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改变;相应的,ct表现为广泛分布斑片状和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等的空洞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高密度结节、纵膈淋巴结肿大、小叶间隔广泛增厚。邵江等则报道cp以结节团块影最常见(16/21例)、其次是孤立病变(11/21例)。空洞型(1/21例)、弥漫混合病变(2/21例)少见[4]。与之相比,本组孤立性病变较少、空洞型较多。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可能是病原菌的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免疫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情严重的患者大片肺组织受累,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多发性结节影、斑片状阴影、甚至发展成空洞。病情较轻的患者结节影和空洞显著减少、有形成孤立的团块状病灶的倾向。随着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本组患者病灶均明显缩小。提示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肺隐球菌感染预后较好。动态观察影像学改变是反映疾病进展和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5]。 本组患者均有被误诊的经历,一方面与隐球菌病病原学检查首次阳性率低有关,另一方面临床医生需提高cp影像学的认识及与肺结核、肺癌鉴别的能力。免疫功能正常人群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有:最常见的表现为肺结节或肿块;直径5~52mm,多小于10mm;80%的病灶分布于外周;中上肺为主;多个结节通常双侧分布;大多数结节边界清楚;淋巴结炎、实变、胸膜渗漏、胸膜(腔)积液、支气管含气显影、月晕征少见。空洞的发生在部分报道中少见,在部分报道中约占30%~40%[6~8]。而周围型肺癌ct常表现为单发肺部结节和或肿块,可有分叶征、毛刺征、血管束集中征、内壁不光整的偏心空洞、胸膜凹陷等,这些与cp不同。而肺结核以上叶后尖段为多发部位,空洞、纤维化、钙化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当影像学上不易区分时,对于呼吸道症状较轻的患者、抗生素、抗痨治疗无效时要高度警惕cp。 美国感染病协会隐球菌管理指南建议,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病患者:①孤立性肺部病灶严密观察。②有症状的肺部病灶者,予氟康唑0.2~04g/d,疗程3~6个月。③严重病例予二性霉素b0.5~1mg·kg-1·d-1,疗程6~10周。④免疫功能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予二性霉素b0.7~1.0mg·kg-1·d-1,加上氟胞嘧啶100mg·kg-1·d-1,疗程6~10周,继以氟康唑0.4g/d,疗程至少10周[9]。国内应可净等认为氟康唑是治疗肺隐球菌病的有效药物[10],手术治疗对局限性cp则非常有效[11]。本组9例接受amb联合氟康唑治疗,治愈4例,好转3例,有效率达77.7%,提示二性霉素b(amb)联合氟康唑不失为治疗cm合并cp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1/3页123评论(0篇)
疾病查询 - 湖北就医网疾病库为你提供详尽的隐球菌病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