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病因复杂,确诊较困难。文献报道,PCS病因可能与胆道疾病,胆道功能性障碍及胆道外疾病有关[1]。胆总管结石是产生PCS的最主要原因,对胆总管下段结石,B超或CT受肠腔气体或结石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定性的准确性较低,LC术中更受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若单纯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仍有症状。因此对有胆绞痛病史、黄疸病史或胆总管直径大于6mm或胆红素升高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术前行ERCP或MRCP检查及术中造影,以免漏诊;对胆囊小结石患者,术中牵引钳应避免反复过度牵拉,防止结石掉入胆总管;胆管狭窄多由于医源性损伤引起,本文所述4例胆管狭窄,1例因灼伤胆总管,3例因钛夹过于靠近胆总管而导致,术后因胆管狭窄导致胆管炎而出现症状,胆管炎加重胆管狭窄,造成症状反复发作。所以对胆囊切除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的患者,应行ERCP或MRCP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术中应避免过度靠近胆管电灼及钛夹过度靠近胆管。狭窄性乳头炎常多有胰腺炎病史,术后因胆总管高压刺激,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出现腹痛,甚至加重。因此,对单纯胆囊结石,胆囊壁厚不超过3mm,口服胆囊造影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或胆囊息肉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胆囊切除[2]。胆囊管残留过长和残留胆囊的形成,多是由于胆囊管变异,术中解剖Calot三角过于靠近胆囊,害怕损伤胆总管而处理不当所致,过长的胆囊管和残株胆囊常是慢性感染的病灶,有的可形成结石,导致术后症状反复发作,ERCP有助于明确诊断。十二指肠憩室通常无明显症状,有时表现为不确定的上腹部不适及隐痛,合并胆囊结石时容易误诊,临床上常须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明确诊断。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可能同时患有某些可内科治疗的疾病,术前未查清或了解,在胆囊切除术后这些症状肯定仍然存在,常见的有返流性胃炎、溃疡病和慢性胰腺炎[3],术前若不仔细检查,很容易发生误诊误治,因此,对不典型的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或ERCP等检查,明确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同时研究表明,以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躯体化为主的多种情绪障碍亦和胆系疾病、胃肠疾病相关,这可能是不良的心理因素,情绪障碍可引起胃肠排空延长,胆道动力紊乱,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和不适感,在PCS治疗中,必须重视疾病的精神因素。PCS的出现不但患者痛苦,外科医师也常常被埋怨,甚至被误解,故预防意义重大,在有胆囊切除手术指征时,若考虑到术后症状可能不减轻时,术前应进行排除其他疾病的检查,检查异常则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其家属支持及进行必要的术前治疗;术中要高度重视每一例手术,规范操作,避免意外损伤胆管及遗留胆总管结石,从而减少PCS的发生。
[1]任贵兵,黄汉涛,沈章义,等.步长胆石利通片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4,9(4):240243.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981399.
[3]胡品津.胆汁返流性胃炎[J].中华消化科杂志,2002,22(1):4546.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