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科雄,江正康,陶卫明,陈飞强
【摘要】目的总结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为临床选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8年6月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均为外伤后3周内的新鲜骨折,男54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3.5岁,其中合并粗隆下骨折39例。按AO分型Ⅰ型21例,Ⅱ型40例,Ⅲ型25例。Ⅰ型采用经皮穿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Ⅱ、Ⅲ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结果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随访78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按黄公怡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方法,本组优良81例,优良率94%。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股骨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多与骨质疏松有关,是一种老年多发病。车祸、工伤的青壮年患者近年也较多见。骨折后产生特殊的生物动力学特点,出现患肢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治疗不当可产生关节功能障碍,肢体活动异常。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较多,我们根据AO分型的原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外伤后3周内的新鲜骨折。男54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3.5岁。61例为交通伤,18例为高处坠落伤,7例为跌倒后致伤。其中Ⅰ型21例,Ⅱ型40例,Ⅲ型25例。
1.2治疗方法根据上述分类及其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经皮穿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Ⅱ、Ⅲ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有缺损时加植骨。术中尽量减少副损伤,以免损伤内侧股动静脉。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平卧位垫高臀部约10cm。选择经大转子外侧切口,暴露股骨粗隆间骨折部,对位在粗隆下约2~2.5cm处。通过瞄准器向股骨头部方向打入导针一枚,前倾角度约15°[1],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调整角度,随导引针拧入选择备用的加压螺钉,套上活动接骨板,钻孔拧入螺钉固定。装上钉板接头螺帽,使之加压固定、紧密,使断端接触。术中C型臂X线机再次透视确定无误放置引流管,关闭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本组病例术后按常规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丹参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引流管于术后36~48h拔除。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情况。为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应用中药桃仁四物汤加减内服,每日1剂。鼓励早期股四头肌收缩锻炼,1周行被动髋关节屈伸锻炼。患肢3个月扶拐逐渐负重。
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随访78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按黄公怡粗隆间骨折疗效评定方法[2],本组优良81例,优良率94%。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