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莱姆病

你认识莱姆病(Lyme disease)吗?

2009-12-03 www.120live.com A +

马偕纪念医院台东分院药剂科冯静修主任

在你看到这篇文章时,请注意你家附近有没有流浪狗或流浪猫或鼠类横行或你有养宠物,若以上有一项存在,那你可要注意莱姆病,绝不是危言耸听,请听我详细述说。

莱姆病是人畜共通的疾病,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狗、猫、鼠身上的壁虱(又称牛壁、蜱),跳到你身上叮咬你,但是这个壁虱是生病的,也就是它身上有一种伯氏疏螺旋体,可藉由叮咬而将伯氏疏螺旋体传染到人身上,人一旦遭叮咬后约7至10天(亦有潜伏至30天),则大约75%被叮咬的人,会于叮咬处局部皮肤部位出现红疹,而随着螺旋体菌的增殖和扩散,皮肤红疹会逐渐扩张而形成直径约五公分大小的慢性游走性红晕,且病灶呈中间泛白之表症,状似牛眼,发病的皮肤边缘有明显的红色边。但因莱姆病早期的症状与感冒类似,病人会出现头痛、发烧、寒栗及全身疲劳等现象。而且局部皮肤红疹除有温热感、痒外,大多无特别之疼痛感觉。因此即使不给予任何治疗,皮肤红疹可能会在感染数周后自然消退,故常导致未及时诊断出此疾病,而使莱姆病进入晚期。

但最可怕的是此疾病若未被诊断出时,晚期的病人会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此时病人会随着感染时间变长(6~12个月或几年后)而逐渐发生局部颜面麻痹、心律不整、心包囊炎、单侧慢性膝关节炎等多系统慢性病变。

综合莱姆病的症状可约略分为三期,一般早期典型症状在病媒蜱叮咬后3天至16周会在叮咬处出现慢慢扩大的红斑,称之为移行性红斑,而持续扩大的红斑最后发展成边缘较红的环状圆,但在几周或几个月后整个皮肤病灶慢慢消退,之后偶而会发现出血性或无移行性红斑,除此之外,也可能会出现眼睛的症状,主要是滤泡性的结膜炎,有时合并眼睛周围的浮肿,病人在此期会出现类感冒症状,如疲劳、轻微头痛、肌肉关节僵硬、疼痛及轻微发烧症状。

第二期症状约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可能侵犯眼睛、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及心脏等器官,包括有:(1)心脏血管症状(感染后2至3周后可能发生),症状有晕眩、虚弱、心律不整、其他心脏传导性症状等。(2)神经症状则可能在皮肤病发生后1个月出现,包括脑膜神经根炎、脑膜炎、脑神经炎(特别是颜面神经)、及其他神经症状等。(3)眼睛症状包括:角膜炎,虹彩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甚至全眼炎都可能产生。

第三期的症状在感染五个月后至数年间产生,主要有角膜炎、慢性萎缩性四肢皮炎、慢性脑膜炎、慢性关节炎等,根据美国罹患莱姆病患者,当未治疗时则约有60%患者会出现单侧性关节炎,常见部位为膝关节,而且每年约有10%~20%病患遭受到末期关节炎间歇性的侵害。

一旦确认诊断莱姆病,治疗是采用抗生素疗法,一般给予Doxycyclin14天至30天的疗程,若不单是皮肤症状而且有侵袭心藏、关节等则需服用30天整,患者一定要有耐心服用完整个疗程,以免产生抗药性或治疗未完全而变成慢性,否则之后的治疗会更加复杂。

目前台湾各地均有确认病例传出,由于此病是属于机会性传染,因此需注意住家周围清洁,勿随意将未吃完的食物置放在外面,供流浪猫狗食用,否则一旦这些猫狗身上的壁虱跳至人身上而染病,则可能造成个人的困扰,若你有饲养狗,则请尽早前往兽医院施打莱姆病疫苗,以预防你的爱狗遭到感染。除了注意住家的环境外,前往野外时,也尽量穿长袖长裤,并将裤管置于袜子内,以防被叮咬。

若你曾经遭蜱叮咬并出现皮肤游走性红斑症状或有不明原因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年轻患者或身上有不明原因的皮肤症状,则应感快就医,以查明是否为莱姆病的感染者,而能及早就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