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开合

开合是纲纲举目张 太极拳门户网站|太极拳视频 伴奏音乐

2009-12-02 www.taiji.net.cn A +

“一开一合,拳术尽矣”。“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开一合,足尽拳中之妙”。先贤陈鑫,每逢谈及太极拳中的开合,都情不自禁地用一个“尽”字来充分强调“开合”二字在拳中全面覆盖、一动皆动的重要地位,反复提醒我们这些后来的练拳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合,紧紧抓住开合不放。细想也是,不论哪家哪派,不论什么套路,几十式的,一百多式的,虽然动作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但“凡一动之间,势不外伸屈,气不外收放”,非开即合,非合即开,归根结底只有“开合”二势。“开合”二字,因其总揽一切的全面性和一目了然的简要性,便具有了“纲”的品质和作用。我们抓住“开合”二字练拳,就像捕鱼人抓住鱼网的总绳(纲)撒网一样,纲举则目张,自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合是太极拳的呼吸。凡上提、后退等适于吸气的动作为“合”势,属拳术向内的静,属拳势的吸;凡沉落、前进等适于呼气的动作为“开”势,属拳术向外的动,属拳势的呼。开合是拳者气的收放。“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李亦畲)。凡体外之气通过口鼻、手脚及周身皮肤毛孔向体内收聚为合,凡体内之气通过口鼻、手脚及周身皮肤毛孔向体外释放为开。“气为劲体,劲为气用”,气的开合就是劲的开(发)合(蓄)。“炼气化神”,“气足神旺”,气的开合,就是精神气势的开合。“以心行气”、“意到气到”,气的开合要以心意为先导,所以”意气”二字经常连用。意气一开,无有不开;意气一合,无有不合。意气合时,吸气、聚气、提气,以气牵动屈腰收腹,牵动肢体纵向收屈,鼓动肢体横向膨胀。意气开时,呼气、散气、沉气,腰椎松竖,下撑上顶,催动肢体纵向拉长、横向束敛。开合是拳势刚柔、化发的动力。意气合时,体表、四梢之气收合屯聚于体内,使体内之气实而强,体表及四梢之气虚而弱,气弱者势必柔,所以外显的肢体动作轻灵柔和,即陈长兴所说的”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因柔而适于化解对方来力。又因意气合时收腹提气,所以李亦畲说“自然提得起,也放得人起”。每当意气开时,体内之气发放并充实于体表、四梢,催动肢体伸展外放,因外面气强,而使外显的肢体动作沉实强劲,有不可阻挡之势,所以陈长兴”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又因意气开时松腰沉气,所以李亦畲又说“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适于向对方发动攻击。开合是阴阳哲理的具体运用。开是阳性动作,合是阴性动作,一开一合,就是阳变阴、阴变阳、阴阳互变,是自然而然的太极循环。太极之理,万物皆同,以太极命名的拳术岂能例外?太极拳运动的一开一合,向外与天地自然相融合,向内与气的升降聚散同节拍,是沟通天地人、滋养精气神的运动。一开一合,向内能平衡生命结构间的阴阳关系,进行生命运转的自我完善;向外可与天地沟通信息、交换能量,进行互补。拳势合时,吸收天地精华,补充自身营养,集蓄能量和劲力。拳势开时,向外排泄废气,释放生命能量,更新生命要素。开合都是整体性的,牵连到人体内外各个部位和心、神、气、劲、形各个方面,具有纲的作用。只要举好开合这个”纲”,全身的“目”就都张开了,处处都随开而开,随合而合,随开合而有抑、扬、弛、张的不同动法。例如含胸,因开合而有不同的含法。胸腔是气进气出的重要场所,与开合息息相关。每当意气合聚时胸腔开大,以最大限度吸纳氧气;每当意气开放时胸腔收缩,以最大限度将废气排放干净。胸腔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吸气开大时,不能向前开(挺胸),不能向上开(抬肩),只能向其他四个方向开。向后开产生“气贴背”的感觉,向左右开产生横向扩身的感觉,向下开使横膈膜下降,产生气入丹田的感觉。这时自感胸面宽平,是合时的含胸状态。意气开时,随着呼气、沉气,前面胸肌、后面背肌、左右肋肌向下松沉,护臀束肋,空胸实腹,胸面舒松,这是开时的含胸状态。又如拔背,因开合而有不同的拔法。意气合时,因横向扩身而背肌横向拉宽,自感背部宽阔平展。气开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中间脊骨却像毛毛虫向上爬似的向上伸展,是骨挺肉坠、上下拔长的态势。肩肘也因开合而有不同的劲意状态。意气合时,随着胸腔的横向膨胀,两肩偏重于向左右松开,两肘也有明显的外撑感,是谓“开肩撑肘”。意气开时,随着胸背两肋肌肉下松,气向下沉,两肩偏重于向下松沉,两肘偏重于向下垂坠,是谓“沉肩坠肘”。腰椎因开合而伸屈。意气合时,命门穴后鼓,神阙穴内吸,胸腹相合,腰向后屈。意气开时,腰椎松竖,下撑上顶,对拔拉长。手脚因开合而虚实。意气合时,手心脚心内含,手指脚趾微屈,指尖如吸嘴,手指如吸管,向体内吸气,是柔,是虚。意气开时,手心脚心向外松吐,手指脚趾平伸,指肚发胀,似有气喷出,是刚,是实。臀部因开合而溜敛,小腹因开合而提沉。意气合时,尾尖前指上挑,小腹内收上提,臀部收敛,屈髋吊裆,收缩谷道,肛门正对地面。意气开时,松腰沉骶,气沉丹田,落胯溜臀,会阴穴正对地面。更有细者,武术家徐震曾对面部因开合而产生的细微变化做过这样的描述:”收束(合)势者,气自肢节收入中宫,面上眉必皱,眼必包,鼻必纵,唇必撮,气必吸,声必噎,此内气收而形象聚也。展脱(开)势者,气自中宫发于肢节,面上眉必舒,眼必突,鼻必展,唇必开,气必呼,声必呵,此内气放而外象开也。”还有,随着意气一开一合,眼神也一收一放,颈脖也一弛一张,窍穴也一开一关,脏腑也一提一落,内气也一升一降,毛发也一竖一伏,骨节也一开一对,肢体也一屈一伸,气势也一柔一刚,情感也一抑一扬,精神也一振一平,周身意气骨肉、内外巨细,我真的找不出还有哪里不以开合为转移、不随开合而变化。


上一篇文章:内劲运动规律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