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老年期抑郁障碍

论文: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与防治,论文

2009-12-02 www.govyi.com A +

【关键词】老年期抑郁症病因防治

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1]。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在已进入老龄化的当今社会,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期抑郁症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年龄大于60岁),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行动迟缓以及躯体不适感[2]。老年期抑郁症较隐匿,常常被躯体性疾病所掩盖,这就要求从事老年病专业的临床医生熟悉掌握其发病特点。下面就近年来文献对老年期抑郁症的认识阐述如下。

1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

1.1躯体因素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以前,一些引起记忆与运动障碍的疾病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从而破坏了老人完好的精神状态,因而更易患抑郁症。一些内源性的生物化学因素如脑内的神经递质(5-HT、儿茶酚胺类)与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等)的改变,也增加了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1.2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尤其是带有打击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常常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而老年期恰恰是严重生活事件的多发年龄。由于离退休老人失去职业,地位下降,同事关系疏远,社会圈子缩小,种种负性影响常使老人不愿接受或接受不了现实,从而发生孤独、抑郁等适应不良的心理改变。加之老年人心理应激能力减弱,内环境稳定性降低,内外因素互相作用,增加了老年抑郁症的发生率。老年期是人生总结的阶段,部分老人对自己的人生评价往往很消极,常常后悔自责而患老年抑郁症,当然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影响着老人的幸福感。国内报道,老年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3.2%[3],老年抑郁情绪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与相关的福利保险制度仍在完善之中,这也是老人易患抑郁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2.1 情绪低落

患者心境低落,持续2w以上,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而影响了社会功能。表现为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感严重,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罪人,退休以后成为家庭的累赘,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孤立无助,前途黯淡,严重者产生绝望感,甚至有自杀倾向。

2.2 躯体症状

老年抑郁症早期往往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而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家人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时方引起注意送到精神专科就诊。在临床中对其各种躯体诉述的症状,经各方面检查,未能查出任何相应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功能下降及睡眠和觉醒节律紊乱等症状。

2.3精神运动性迟滞

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精神运动受到严重抑制,思维联想困难,病人多数时间处于缄默状态,对提问常不能立即回答,屡问之后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行为迟缓,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呈无欲状态,对外界变化无动于衷,呈现类木僵状态,个别病人可表现为与痴呆类似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但常有较好的定向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无任何神经系统的体征,经抗抑郁药物治疗,随着情感改善,认知功能也恢复正常,此类病人通常被称之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2.4精神病性症状

老年抑郁症病人多伴有妄想症状,常见疑病妄想及虚无妄想,患者总觉得自己得了某种病,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未查出,整日焦虑不安。其次为贫穷妄想、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这类妄想一般同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态度有关联,在情感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继发妄想。

百度中搜索: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与防治
谷歌中搜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