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论文:25例产前子痫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论文

2009-12-01 www.govyi.com A +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子痫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围生期处理方法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5例产前子痫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输温新鲜血、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等。其中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15例。新生儿全部存活,其中窒息5例复苏抢救成功。结论产前子痫与DIC关系密切,防治产前子痫要特别重视防治DIC。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及时输新鲜血、纤维蛋白原、冷沉淀是治疗产前子痫并发DIC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子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温新鲜血;纤维蛋白原

  妊娠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胎盘缺血、缺氧及梗塞,可使大量破碎绒毛的滋养叶细胞进入母体循环,经肺循环时,滋养叶细胞被溶解而可释放出多量凝血酶,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另外,由于内皮细胞损伤,使内皮素(ET)增多,细胞粘附分子也增多等一系列变化,更加重了凝血纤维平衡失调,最终导致发生DIC[1]。特别是产前子痫并发DIC时,其围生期的处理更为复杂,为探讨产前子痫并发DIC的产科处理方法及效果,我们回顾分析25例我院收住院的产前子痫并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1月~2005年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住的产前子痫并发DIC患者25例。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5例,患者年龄20~28岁,平均22.84岁,分娩孕周35~41周,平均36周。发生DIC的时间:20例在入院前,5例发生在住院期间;8例发生在分娩前,12例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患者均为农村妇女,围生期检查最多1~2次。产前子痫和DIC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2]。全部病例符合DIC的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出血25例,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出血量为300ml~5例,500ml~7例,1000~1500ml9例,>2000ml4例。此外,腹部或阴道切口出血8例,肉眼血尿9例,镜下血尿8例,腹腔出血2例。24例休克均有不同程度心、肾功能损害,如心电图异常,电解质紊乱等。25例患者均有继发性贫血,其中重度贫血14例,中度8例,轻度3例。5例产妇因产后出血不止,子宫收缩差而行子宫全切除术。

  1.3实验室检查

  1.3.1DIC产妇的血小板<100×109/L,并进行性减少,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15s,纤维蛋白原<160m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测定阳性。

  1.3.2血细胞比容>0.35(孕妇正常值≤0.35)[2]。

  1.3.3全血粘度>3.6及血浆粘度>1.6(孕妇全血粘度正常值<3.6,血浆粘度正常值<1.6)[2]。

  1.4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用扩容、解痉、降压、利尿、镇静、疏通微循环等措施,积极治疗子痫的同时输入温新鲜血、纤维蛋白原(首次剂量2~4g)、冷沉淀等凝血因子,观察其出血仍不止,再加用2g治疗,最多用8g,平均用量为5.24g。

  1.5分娩方式

  1.5.110例宫颈条件成熟,骨盆无明显异常者,行阴道分娩。当宫口开全后,行低位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平均0.5%。    1.5.2宫颈条件未成熟者,估计在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在抽搐控制4h后行剖宫产者15例,产后出血平均为5.2%。以上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均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并用沙袋压迫子宫,产后24~48h内仍以脱水、降压、镇静剂对症治疗,并续渐减少剂量。

  1.6新生儿结局发生新生儿窒息5例(占20%),经复苏抢救成功,Apgar’s评分1~5min各评6分以上,新生儿全部存活。

  2.1产前子痫并发DIC的诊断目前认为,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缺氧受损,内皮细胞肿胀,变性,而血液流通缓慢、停滞,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可粘附其上,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其它凝血因子消耗[3]。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多不困难。但根据病理生理过程,DIC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高凝期;②低凝期;③纤溶亢进期。因产科DIC发病急骤,其势凶猛,病情变化极快,在临床上很难见到典型高凝期,常见为高凝与低凝交界或低凝向纤溶期发展[4],故在使用肝素时应特别慎重。若平均动脉压(MAP)≥18.66kPa时,此值已很高,患者本身有脑溢血发生的可能,如再加用肝素治疗DIC反会增加脑溢血及肺出血的可能,甚至导致病人死亡。若已正式临产或已在第二、三产程时,由于肝素剂量的大小,速度都难以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致产时、产后大出血[1]。

  2.2防治措施由于本组病例多是农村妇女,其围生期检查意识薄弱,致使妊高征得不到及时诊治,伴随病情发展恶化,常易发生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

百度中搜索:25例产前子痫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谷歌中搜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