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ct与mri诊断

2009-11-30 qkzz.net A +

软骨肉瘤ct与mri诊断推荐到首页 □ 《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第02期1/3页123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软骨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imagingfeaturesofchondrosarcoma,soastoimprovediagnosisaccuracyofthedisease.methodsctandmrifeaturesof20casesofchondrosarcomawereanalyzedindetail.allcaseswereprovedbysurgeryandpathology.resultsctbestdemonstratestrabecularandcorticalboneinvolvement,periostealreactionandmatrixcalcificationsandossifications.mriperfectlyshowstheextraosseousspreadofthemalignantmassintothesofttissues.moreover,mricanshowcorticalirregularitiesandpermeation.  keywords:chondrosarcoma;tomography;x-raycomput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或成软骨结缔组织的一种较常见的骨恶性肿瘤。有统计分析骨恶性肿瘤中,软骨肉瘤仅次于骨肉瘤,占所有骨肿瘤的20G[1]。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2007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软骨肉瘤,旨在探讨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征象,提高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就医时间2d~5a。年龄17岁~87岁,平均48.2岁,20例软骨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肿痛16例,局部发现软组织肿块10例,双眼视力下降1例。

  1.2检查方法20例患者中,9例仅行ct平扫,1例仅行mri检查,ct及mri检查10例,mri检查中2例行增强扫描。ct检查采用ge16层螺旋ct机,横轴位扫描及必要冠、矢状重组。mr检查采用gesigna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序列:横轴位t2wi;矢状位t1wi,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

  2.1肿瘤发病部位发生于骨盆共7例,其中4例多发,分别位于髂骨翼、髋臼、耻骨、坐骨;3例单发,分别位于髂骨翼(2例)、髋臼(1例)。另外肱骨2例、掌骨1例、肩胛骨3例、胸椎1例、下颌骨2例、筛骨1例、蝶骨1例、岩骨尖2例。

  2.2肿瘤分类及体积中央型软骨肉瘤18例,周围型软骨肉瘤2例。肿瘤体积最小者27cm2,最大者1774cm2,平均值176.65cm2。

  2.3ct表现中央型软骨肉瘤:17例中央型软骨肉瘤中,7例位于骨盆,2例位于肩胛骨,2例位于上肢,2例位于下颌骨,4例位于颅底骨。表现:骨皮质和松质骨呈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或膨胀性破坏,破坏区骨质两侧见边界较清、对称性软组织肿块,肿块内见多发点状、斑片状钙化,周缘半环状、环状及内部网格状钙化。其中2例髂骨翼病变内见放射状骨针,骨针间见斑点状钙质密度影。周围型软骨肉瘤:2例分别位于椎体及掌骨,均表现为受累骨皮质压迫性及侵蚀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区与软组织肿块内见分布浓密,斑块状及蜂窝状钙化、骨化影。

  2.4mri表现11例软骨肉瘤mri检查中,4例位于骨盆,2例位于肩胛骨,1例位于上肢,1例位于下颌骨,3例位于颅底骨。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两侧见边界较清、对称性软组织肿块,肿块在t2wi上呈高信号,内见多发点状、斑片状低信号影及低信号间隔影。其中3例表现为穿凿状骨质破坏,一侧出现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肿块内钙化较少,在t2wi上见更高信号区。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环状及间隔样强化。

  3.1临床特征软骨肉瘤是成人常见成软骨类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男:女=2:1[2],发病部位多在髋关节周围(股骨近端、髂骨、耻骨)和肩关节区(肱骨近端、肩胛骨)[3]。大部分患者发病部位疼痛、肿胀及软组织肿块。其次为肿块压迫周围结构,导致相应症状。本文男女比例为1.86:1,髋关节占整体35%,肩关节占整体15%,跟文献基本相同。

  3.2影像学分类

  3.2.1按发病部位分中央型:占85%~90%,是软骨类恶性肿瘤中常见类型。常发生于髓腔,呈中心性生长,发病高峰期在40岁~50岁,男:女=1:1[4],本文中央型占整体90%,年龄主要分布于17岁~87岁,平均47岁。周围型:占10%~15%,多由先前存在的骨软骨瘤恶变而来。发病年龄多在20岁~30岁。发病率男:女=7:4[5],本文周围型占整体10%,发病年龄在59岁,跟文献有差别,可能与样本量有关。80%周围型原患有扁状骨多发性软骨肉瘤,曾有报道骨软骨瘤超过20岁~22岁持续生长,并有软骨帽增厚征象,则高度提示恶变[6]。

  3.2.2按恶性程度分高分化型:恶性程度较低,肿块边界清楚,钙化较多;低分化型:恶性程度较高,肿块边界模糊,钙化较少或无钙化。

  3.3典型影像学表现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