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枢椎齿状突骨折

枢椎齿状突骨折

2009-11-29 www.shgukeyy.com.cn A +

枢椎的形态复杂,其骨折可分为齿状突骨折、椎弓骨折和椎体骨折。【损伤机制】因头颈部屈曲(多见),仰伸及旋转所引起的枢椎齿状突骨折多伴有寰枢关节脱位,而由于暴力突然中止所引起的单纯性齿状突骨折,相对较为少见。【分型】根据Ande,son—D’Alonzo分类共分为3型:I型为齿状突尖部斜形骨折;Ⅱ型为齿状突和枢椎椎体结合部骨折;1I型为经枢椎椎体的骨折。Hadley等发现有5%的Ⅱ型骨折在齿状突基底前后伴有小骨折片,并常伴有与齿状突相关的韧带损伤,比典型的Ⅱ型骨折更不稳定,故将此类骨折命名为ⅡB型骨折。【诊断】本病以颈痛、压痛、活动受限(尤其是旋颈活动)及双手托头被迫体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应注意有无伴发脑震荡及其他损伤。不伴有寰枢脱位之病例,一般无颈髓受压症状,但在搬动及诊治过程中,如操作不当亦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应予注意。X线平片(开口位尤为重要)一般均可获得清晰的图像,CT及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显示骨折线,且对寰椎横韧带的状态便于观察,读片时应注意骨折移位程度,移位>5mm者,愈合多延迟。【治疗】一般认为对齿状突的工型和没有移位的Ⅲ型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颅骨牵引Halo支架、Minerva石膏等,而Ⅱ型及不稳定的1I型骨折保守治疗则有较高的不愈合率,故许多作者认为应采取手术治疗。过去常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术,最具代表性的有Gallie法和Brooks法等,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之间进行植骨、钢丝固定,术后辅以石膏外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后出现的Magerl经关节螺丝钉寰枢椎固定术,利用两枚经关节突关节向前的螺丝钉和寰椎后弓达到确实的3点固定,可视为一种良好的融合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Nak—anishi等开始经前路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创伤小,固定效果确实,术后仅需短期颈领保护,不需要植骨且术后不影响枕颈部活动,被认为是对后路融合术的一种转变。但该术式技术操作复杂,对齿状突的斜形骨折和伴有横韧带断裂的骨折,并不能使寰枢椎问获得理想的稳定性,因此在临床上还不能完全替代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关键字Tags: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