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clinicaldiagnosisanddifferentiationofprimarypulmonaryhistoplasmosis.
WANGHui-yong.
(HeyuanMunicip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Heyuan517000,Guangdong,P.R.China)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肺;临床表现;X线 组织胞浆菌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淋巴结和骨髓、肺、皮肤、鼻咽粘膜及全身各脏器也可发生。 肺组织胞浆菌感染可因吸入含有组织胞浆菌孢子的尘埃至肺而发病[1],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及坏死灶。肉芽肿主要由组织细胞组成。此外,尚有结核。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9例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中,男性为5例,女性为4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为56.5岁,多为中老年人。该病在病理和临床上可分为活动期和愈合期,呈慢性过程,病程较长,缺少特征性临床表现。多咳嗽、胸痛(3例)、乏力、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均无咳血史[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高。痰液检查均未发现致病菌。该病贫血、肝脾肿大,侵及胸膜可形成胸膜炎,引起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极少数亦可发生胸壁瘘管。 1.2检查方法9例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均摄有胸部正位片,5例摄有胸部侧位片,3例做了CT检查。
2结果 2.1X线表现该病的活动期和愈合期均可在X线上反映出来。 2.2活动期肺部病变由肉芽组织形成肺实质与肺间质的炎性改变,表现为多发散在肺浸润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灶形态多肿瘤[4],可形成空洞,亦可为小的结节状阴影,散布于两肺野中内带,病变可钙化。组织胞浆菌侵及胸膜形成胸膜炎,引起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甚至累及肋骨。(3)粟粒播散型:双肺弥漫散在粟粒样结节,以中下肺野内中带分布为主,密度均匀,均呈圆形,1~4mm不等,体积较大者分布稀疏,较小的则密集分布,但极少发生融合。病灶间肺组织正常。数年后可发生纤维化或钙化。(4)淋巴结肿大型:淋巴结肿大可与肺内病变并存或单独出现,淋巴结可钙化而痊愈。 2.3愈合期肺炎型的改变一般均能逐渐被吸收而不留痕迹,结节型、粟粒播散型及淋巴结肿大型则最后发生纤维化和钙化。钙化的结节大都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致密。本组9例中表现在肺内、肺门及胸膜等方面的愈合期X线表现。(1)肺内改变:9例中,淋巴结肿大型1例,结节型3例,粟粒播散型5例。结节型钙化稀疏散布于两肺,呈圆形,大小不等,小如针尖,大如豆粒(0.1~4mm),边界清楚、致密。在黑色肺野背景上,深白晶亮,颇似无月夜的星斗。粟粒播散型的钙化结节灶大小相近,在0.2~0.5mm之间,密度均匀增高,边缘光滑锐利,颇似支气管造影后碘油存留。钙化结节弥漫分布于双肺野,中下肺野分布均匀,肺尖较稀少,肺纹理稍增粗、模糊。(2)肺门改变:1例肺门阴影增大、增宽、增浓,并有淋巴结蛋壳样钙化。(3)胸膜改变:胸膜增厚3例,1例叶间胸膜增厚。 3讨论 肺霉菌病不多见,常见的致病菌有以色列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球胞子菌、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等。其中组织胞浆菌病
该病的X线表现虽不特异,但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该病活动期的可能性:①肺内改变明显而其临床表现轻微,二者不相对应,如肺炎或散在性肺浸润性改变,而其症状轻微;②肺内病变类似结核,长期抗炎抗痨治疗无效,多次痰结核菌检查阴性。当发现胸壁瘘管、肋骨破坏和皮肤霉菌病时,可进一步做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过敏试验,若阳性即可确诊。 该病病程缓慢,常可自愈。当肺部炎性改度痊愈后,最后以钙化而告终,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或弥漫分布的钙化结节。各钙化结节大小不等,但均呈圆形,最小的如针尖大小,密度极高,边缘光滑而清楚,在黑色肺脏背景上深白色致密圆点,颇似无月夜天空上的星斗,颇为特征,亦是其他肺部病变钙化所不见有的,X线可依次做出诊断,并可借此与其他近似的疾病相鉴别。须与该病相鉴别的有以下几种:(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粟粒病灶均可分布于全肺,增殖性病灶边界清楚,渗出性结节边界模糊且有融合倾向。结节钙化后呈不规则状,与该病的分布不均匀、圆形、边缘光滑整齐的结节完全不同。(2)支气管结石:临床上反复咯血,不时咳出豆粒大结石,结石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多沿支气管分布,以下肺野多见。(3)肺泡微石症:常有家族史,高度密集的鱼子样的白点状结石影分布于全肺野,以中下肺野内侧最密集,心外缘和肺纹理不得见,形似火焰,多伴有胸膜和心包膜钙化,膈肌影不清。(4)肺实质钙化:风湿性心脏病人肺内可出现钙化结节影,散在分布于下肺野,体积较大,密度不高,也不呈圆形,与组织胞浆菌病圆形边缘光滑的钙化不同。(5)矽肺结节钙化:中下肺野多,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钙化影不规则,结合接尘史不难区别。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临床X线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7. [2]邹仲.胸部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92.
[3]刘辅江.实用皮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3. [4]王敬洪,刘强,周定波.肺部霉菌病的X线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3(6):127. [5]郭子英.实用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