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牙齿数目不足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牙齿间隙很大,请问是不是老了?

牙齿间隙很大,请问是不是老了?

周少云医生简介

, ,广东省,就医指南

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Ap...

目的通过正畸与种植联合方式对缺牙伴咬合关系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立缺隙临近倾斜牙齿,正畸支抗压低缺隙对殆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殆覆盖关系,牙种植体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习题――第三章 牙列、牙合...

  一、填空:  1.牙列按构成牙的类别分为(  )、(  )和(  )。  2.按照牙列的形态特征分为(  )、(  )和(  )。  3.下颌的三个基本颌位是(  )、(  )和(  )。  4.侧颌包括(  )和(  )。  5.Wilson曲线又称(  ),Spee又称(  )。  6.在(  )近中和(  )远中存在明显间隙,称之为灵长间隙。  7.四岁以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称为(  )。  8.从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向前上移动约(  )左右到达牙尖交错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下降约(  )到达下颌姿势位。  9.中性颌时,上颌第一磨牙的(  )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  ),下颌第一磨牙的(  )对着(  )与(  )之间的牙合楔状隙。  10.下颌姿势位时,上下颌之间可存在(  )的间隙,称之为息止颌间隙。  11.鼻翼耳屏线是指从一侧(  )到同侧(  )的假想连线。  12.鼻翼耳屏线与(  )平行,与(  )的交角约15度。  13.正常人面部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由(  )到(  )为上部,由(  )到(  )为中部,由(  )到(  )为下部。  二、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者划×并改正):  1.中性颌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正对者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  2.横(牙合)曲线是凸向下的。  3.远中牙合关系是指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应着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远中,下牙列对于上牙列偏远中。  4.下颌姿势位时,升颌肌的肌电图无电位活动。  5.在4岁之前,乳牙颌有明显的颌曲线。  6.在4岁之前,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正,没有明显的近远中或唇(颊)舌向倾斜。  7.上颌中切牙的唇面形态与牙弓形及面形是协调一致的。  三、多选题:  1.乳牙(合牙)时期为:  A.2~6岁  B.2.5~6岁  C.2.5~9岁  D.3~6岁  E.3~9岁  2.替牙(合牙)时期为:  A.2~6岁  B.2.5~6岁  C.6~12岁  D.9~12岁  E.6~15岁  3.4~6岁期间,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是:  A.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  B.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  C.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D.两者关系不定  E.以上都不对  4.牙列异常包括:  A.牙列拥挤  B.牙列稀疏  C.高位牙  D.低位牙  E.弓外牙  5.关于解剖学牙合平面正确的说法是:  A.位于下颌牙弓  B.位于上颌牙弓  C.是连接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D.是连接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E.以上都不是  6.关于Spee曲线,正确的说法是:  A.为上颌的纵颌曲线  B.为下颌的纵颌曲线  C.从前向后略突向上  D.从前向后略突向下  E.为连接下颌切牙的牙尖、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7.关于横(合牙)曲线正确的说法是:  A.位于上颌  B.位于下颌  C.上下颌均有  D.是连接双侧磨牙颊、舌尖形成的一条突向下的曲线  E.是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的一条突向下的曲线  8.牙尖交错(合牙)的正常标志是:  A.除下颌中切牙和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  B.尖牙关系正常  C.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  D.前后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  E.上下牙列中线对正,正对着上唇系带  9.关于近中牙合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的远中  B.呈现下颌前突面型  C.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的近中  D.呈现下颌后缩面型  E.呈现下颌正常面型  10.使下颌向前的动力主要为:  C.翼内肌  D.翼外肌  E.下颌舌骨肌  11.使下颌向的动力主要为:  A.口轮匝肌  E.翼内肌  12.6~12岁之间为替牙(合牙)期,常出现暂时性错(合牙)的表,现约有以下几种:  A.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B.上中切牙间隙  C.上切牙牙冠偏远中  D.暂时性远中牙合  E.暂时性拥挤  13.关于牙尖交错位,正确的说法是:  A.是以牙尖交错牙合为前提  B.是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  C.随牙尖交错牙合变化而变化  D.它又称为牙位  E.用英文缩写为ICP  14.关于后退接触位正确的说法是:  A.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向后下移动约1mm  B.前牙不接触  C.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  D.髁突位于其下颌窝的最后位置  E.为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15.关于下颌姿势位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下颌的休息位  B.稳定而可重复  C.当人端坐或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上下颌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D.上下切牙之间可有1~3mm的间隙  E.此时升颌肌无电位活动  16.4岁以前,乳牙牙合的特征是:  A.牙齿排列紧密  B.无间隙  C.牙冠较直  D.牙合曲线不明显  E.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17.4~6岁期间,乳牙牙合的特征是:  A.出现灵长间隙  B.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磨耗  C.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不在一个平面,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  D.随着下颌支的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可有所减小  E.以上都对  18.面部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时表现为:  A.当下颌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下唇下缘下约1mm,下颌前牙切缘与下唇上缘平齐  B.唇部丰满适度,能自然闭合  C.口角对着上颌尖牙的远中部分或第一磨牙的近中部分  D.口角对着上颌尖牙的近中  E.以上都对  四、名词解释:  1.覆牙合(overbite)  2.覆盖(overjet)  3.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  4.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  5.后退接触位(retrudedcontactposition,RCP)  6.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posturalposition,MPP)  7.息止牙合位(freewayspace)  8.齐平末端(flushplane)  9.灵长间隙  10.反牙合(crossbite)  11.开牙合(openbite)  12.深覆牙合(deepoverbite)  13.深覆盖(deepoverjet)  14.错牙合(malocclusion)  五、简述题:  (一)简述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关系,上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  (二)临床上覆牙合与覆盖如何分类?  (三)为什么上下颌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形成的偏远中关系在替牙期间能够得到调整?简述之。  (四)替牙期间,上切牙牙冠会偏远中?  (五)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  (六)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特点?  (七)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  六、论述题:  (一)为什么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被称为牙合关键?  (二)论述乳牙期间牙合的特征?  (三)论述替牙期间为什么会出现唇系带位置异常、间隙及牙冠偏斜等,能否恢复正常?  (四)替牙期间出现的暂时性拥挤是否能被缓解?试述之。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  2.方圆型;尖圆型;椭圆形  3.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4.牙尖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  5.横牙合曲线;下颌纵牙合曲线  6.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  7.齐平末端  8.1mm;1~3mm  9.近颊尖;颊面沟;近颊尖;上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  10.1~3  11.鼻翼中点;耳屏中点  12.牙合平面;眶耳平面  13.发际;眉间点;眉间点;鼻底;鼻底;颏点  二、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并改正):  1.舌改为颊  3.颊面沟的远中改为近中  4.无改为有  5.有改为无  三、多选题  1.C 2.C 3.A 4.ABCD 5.AC 6.BDE 7.CE 8.ABCDE 9.AB 10.ABC 11.AB 12.ABCDE  13.ABCDE 14.ABCDE 15.ABCD 16.ABCDE 17.E 18.ABC  四、名词解释:  1.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2.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之间的水平距离。  3.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密切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4.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  5.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状突位于颞下颌关节窝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6.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7.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上下切牙之间约为1~3mm.  8.4岁以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称为齐平末端。  9.4~6岁期间,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乳尖牙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的间隙称为灵长间隙。  10.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覆盖为负值,称之为反牙合。  11.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上下切缘之间在垂直方向有空隙,称之为开牙合。  12.牙尖交错牙合时,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2/3以上,称之为深覆牙合。  13.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2/3以上而且上切牙向唇侧倾斜程度较大。  14.从形态学的角度,牙尖交错牙合异常统称错牙合。  五、简述题:  (一)答: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时,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合楔状隙。  (二)答:临床上常根据下切牙被上切牙盖住的程度,将覆牙合分为三种类型: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1/3之内,为浅覆牙合,切1/3与2/3之间为中覆牙合,切2/3以上的为深覆牙合。临床上常根据下切牙咬合在上切牙舌侧的具体部位,将覆盖分为三种类型: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1/3之内,为浅覆盖,1/3与2/3之间者为中覆盖,2/3以上的为深覆盖。  (三)答:上下颌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阶段为偏远中关系,但由于下颌乳切牙、乳尖牙的近远中总宽度小于下颌恒切牙、尖牙的近远中总宽度,而差数较上颌乳切牙、乳尖牙与恒切牙、尖牙的差数为小。下颌乳磨牙的近远中总宽度大于下颌前磨牙的近远中总宽度,而其差数比上颌乳磨牙与上颌前磨牙的差为大。因此,在替牙期间,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较上颌第一磨牙者为多。这样,便能使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偏远中关系调整为中性牙合关系。  (四)答:替牙期间,因颌弓增长尚不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分别受到来自未萌出的侧切牙、尖牙牙冠向近中的挤压力,使得牙冠向远中偏斜。待侧切牙、尖牙相继萌出,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之后,各切牙的牙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五)答:牙尖交错位正常主要有以下标志:1.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在下颌窝中基本处于中央位置,即关节的前、后、上间隙基本相等。髁突的前斜面、关节盘中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密切接触,双侧髁突形态和位置对称,关节内压力正常。2.咬合关系首先要有正常的咬合垂直高度,在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广泛而密切,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即当下颌自然闭合至上、下牙尖接触时,由于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咀嚼肌作相应的收缩,下颌牙沿着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很自然而且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由于下颌位置的维持,需要有肌肉的收缩来完成,左、右两侧的升、降颌肌相对平衡的收缩作用,对于维持正常的牙尖交错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常也将下颌骨的对称运动中,双侧咀嚼肌收缩对称、有力,作为牙尖交错位正常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答:牙尖交错位以牙尖交错牙合为依存条件,牙尖交错牙合有异常变化,如某些错牙合、多个牙缺失、牙合面重度磨耗等,均可使牙尖交错位发生改变。牙尖交错位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髓牙尖交错牙合的丧失而丧失。  (七)答:牙尖交错位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活动,均与牙尖交错位有密切关系;而且牙尖交错位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临床上可作为许多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基准位;牙尖交错位正常则双侧咀嚼肌可发挥相对均衡、对称的收缩力,有利于下颌的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对于防止运动时产生的创伤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论述题:  (一)答:其原因主要有:1.第一恒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其牙合面牙尖、沟、窝多,因而在上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达到牙合接触以后,易于保持稳定。这样,在其近中或远中陆续萌出的磨牙就可以在稳定的咬合关系状态下,达到各自相应的牙合关系。因此,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是保证其他牙牙合关系正常的重要条件。2.第一磨牙的牙根多,粗壮、长大,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的垂直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可成为引导其余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引导因素。3.第一磨牙位于牙列的前后方向中段,接近咀嚼肌在颌骨上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使该牙承受的牙合力最大,而且由于该牙的形态特征(牙合面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壮),使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最重要的牙。因此,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牙合最重要的标志。  (二)答:乳牙期间牙合的特征在4岁以前和4岁以后略有不同:1.4岁以前乳牙牙合的特征是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直,无明显近远中或垂直向倾斜,使乳牙牙合的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牙合曲线不明显。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成为齐平末端。2.4~6岁期间,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列逐渐稀疏,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乳尖牙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的间隙成为灵长间隙。牙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不在同一个平面,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随着下颌骨的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可有所减小。  (三)答:替牙牙合期间常有暂时性错牙合表现: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在乳牙初萌时,上唇系带常位于两中切牙之间,此为暂时现象,随着颌骨和面部的发育,牙根的生长,上唇系带可逐渐退缩到正常位置。2.上中切牙间隙上颌的左右中切牙牙冠偏向远中,在二者之间形成明显的间隙。这多是因为上颌侧切牙尚未萌出,在牙槽骨内挤压了中切牙牙根,迫使之向近中移动造成的。待侧切牙萌出后,一方面其对中切牙牙根的挤压作用减弱或消失;另一方面侧切牙萌出过程中对中切牙的牙冠产生挤压作用,迫使之向近中移动,间隙变会逐渐消失,中切牙位置转为正常。3.上切牙牙冠偏远中因颌弓增长尚不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分别受到来自未萌出的侧切牙、尖牙牙冠向近中的挤压力,使得牙冠向远中偏斜。待侧切牙、尖牙相继萌出,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之后各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四)答:恒切牙初萌时,可能呈一定的拥挤状态。但由于乳磨牙的近远中径较恒前磨牙大,故乳磨牙被相应恒前磨牙替换后,牙槽骨量相对较多,可以为远中的磨牙提供一些向远中的空间,这样第一磨牙的关系便可以由原来的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同时尖牙也可以略向远中移动,以供前牙调整位置之用;替牙期间正值颌骨增长旺盛期,颌骨前部的宽度有所增长,这样可使前牙的拥挤状态完全消失而趋于正常;前磨牙萌出时,其位置较乳磨牙更向颊侧,恒切牙、尖牙萌出的位置也较乳切牙、乳尖牙更向唇侧。以上诸因素作用结果,恒牙弓增大,为恒牙调整位置、建立良好咬合对应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来源于网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矫正牙齿为何有时须拔牙(百拇医药)

矫正牙齿为何有时须拔牙

牙列稀疏

牙列稀疏有四种类型:一是牙体形态小,颌骨形态正常;二是先天缺牙,颌骨形态正常;三是牙体形态正常,颌骨过大;四是拔牙后不镶牙,引起近远中邻牙移位而产生间隙。有了以上四种原因都可以在牙间产生间隙而形成牙列

牙列稀疏有什么样的症状

牙列稀疏怎么治 ,做烤瓷牙的问题,我的牙齿晃了怎么办啊 我才20岁啊,[求助]6岁儿子上面两门牙中间偏后位另长出一颗牙,怎么办?,请问:夜磨牙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拔牙会导致大小脸吗,门牙旁缺一颗牙,必须治吗?

牙列稀疏,牙列稀疏

疾病概述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hereditarydentinogenesisimperfecta)又称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hereditaryopalescentdentin),是因其具有家族遗传性而牙齿呈半透明的乳光色外观而得名。病因病理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乳恒牙均可受累。引起本症的编码基因是位于4q13。本症有部分患者还同时伴有全身骨骼发育异常(osteogenesisimperfecta),故有人认为本病与中胚层发育异常有关。临床表现  镜下可见牙本质小管排列紊乱,管腔增大,单位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数量减少。部分区域牙本质小管消失。可见到成牙本质细胞变性,合成分泌的基质蛋白异常。细胞本身可能被包裹于基质或钙化的牙本质中,牙本质钙化异常。随着牙齿的进一步磨耗,髓腔和根管内不断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最多时可使整个髓腔内被修复性牙本质填满。  釉质厚度及形态发育正常,但釉牙本质界处缺乏锯齿状交错结构,使牙本质与釉质之间呈近似线状接合,机械嵌合力差。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发育正常。  牙冠呈半透明乳光色,可为浅黄色,也可为棕黄色。釉质很易折失,特别是切牙切缘和磨牙的合面极易发生釉质折失,牙本质暴露。牙本质暴露后极易被磨损,表现为重度磨耗后的牙本质平面的出现。  X线片可见早期髓腔较大,釉质磨除后,髓腔和根管内逐渐出现钙化闭锁。牙周支持组织正常。有时可见壳状牙(sheltooth),表现为髓腔大,牙本质层薄,牙根异常短,但无根吸收的表现。诊断鉴别  与遗传性四环素牙相鉴别。用紫外光灯照射四环素牙可观察到激发荧光,可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鉴别。检查化验  x线片可见早期髓腔较大,釉质磨除后,髓腔和根管内逐渐出现钙化闭锁。牙周支持组织正常。有时可见壳状牙(sheltooth),表现为髓腔大,牙本质层薄,牙根异常短,但无根吸收的表现。并发症  可出现磨损。牙本质暴露后极易被磨损,表现为重度磨耗后的牙本质平面的出现。预防保健  本病是遗传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预防措施。治疗用药  治疗的原则是防止牙齿的病理性磨耗,保护牙冠。前牙可用罩冠或光固化复合树脂,后牙可用金属冠修复。由于牙本质本身硬度不足,故单独的局部修复治疗效果不佳。患牙不宜作桥基牙或作正畸矫治,因为患牙在承受压力时极易根折。 关键字:五官科口腔科牙列稀疏牙列稀疏上一篇文章:牙齿感觉过敏症下一篇文章:牙列拥挤相关文章紫外线伤周边葡萄膜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毒性弱视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溃疡远视眼热点文章

牙列稀疏的原因及治疗

牙间隙是指在应该紧密相连的牙弓内出现间隙。临床上常见于上颌两个中切牙之间的间隙、前牙区的间隙以及上下弓内多数散在性间隙(也称牙列稀疏)。 牙间隙特别是位于上颌前牙区的间隙,既影响发音,又影响美观。此外,

牙列稀疏有哪些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诊断?

  1.骨量大于牙量所引起的牙齿间有缝隙者。   2.根据稀疏的特点分为:   一、牙量小,骨量正常;   二、骨量大,牙量正常;   三、牙量小,骨量大;   四、软组织因素。   【临床表现】   1.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