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中维生素丰富,可维护上皮组织健康生长,减少色素斑点。还可使干性皮肤光泽,油性皮肤改善油脂分泌。
近年来,不为人关注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已是10年前的3倍多,专家告诫,早发现、首次规范性的治疗和合理的治疗方式,是提高甲状腺癌预后效果的根
“沿海地区青年甲状腺癌患病几率明显提高!”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副教授林少辉介绍,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青年,尤其是年轻女白领甲状腺癌患病率明显增高。在不少医院肿瘤科的病
作者:邓祖龙 蔡吉亮 郑克义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意义、手术时机及其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5年5月间13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肿块切除或甲状腺患叶次全切除8例,甲状腺改良根治4例,甲状腺患侧叶全切除术1例。首次手术病理类型:乳头癌9例,滤泡状癌2例,混合癌1例,未分化癌1例。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首次手术不当致癌残存和肿瘤复发者10例,占76.9%,其次为术中漏诊2例,快速冰冻切片误诊1例。结论由于甲状腺癌的术前误诊和首次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则手术后的残癌率较高,再次手术间隔不要超过3个月,再次手术适当的术式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腺癌;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其术前诊断率虽有所提高,但由于该癌肿的生物学行为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病理过程缓慢而隐匿,故临床上误诊,误治时有发生,以致癌复发或转移,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1998年2月~2005年5月13例甲状腺癌的病人行再次手术治疗,占同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32.5%(13/40)。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20~67岁,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7天~7年,其中<3个月者5例(38.5%),3个月~1年者2例(15.4%),>1年者6例(46.2%)。临床表现为颈部触及复发性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9例,声嘶1例,B超证实残留癌性包块3例。 1.2首次手术方式甲状腺肿块切除或甲状腺患侧叶次全切除术8例(61.5%),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30.8%),甲状腺患叶全切除术1例(7.7%)。 1.3再次手术的原因首次手术不当致癌残存和肿瘤复发10例,占76.9%,术中漏诊2例,快速冻切片误诊1例。 1.4再次手术方式第二次手术行甲状腺癌扩大切除术,残留或复发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术7例(53.8%),甲状腺扩大切除加改良或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5例(38.5%),单纯颈清扫术1例(7.7%)。 2.1首次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乳头状癌9例(69.2%),滤泡状癌2例(15.4%),混合癌1例(7.7%),未分化癌1例(7.7%)。 2.2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再次手术涉及甲状腺及周围瘢痕组织的8例中,病理检查残瘤癌2例(25.0%);涉及颈部淋巴结的9例中,病理检查发现转移癌3例(33.3%)。 2.3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本组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手足抽搐1例,淋巴瘘1例。 2.4随诊及结果本组距第1次手术时间>1年的6例中,3例出现复发性肿块;<3个月的5例中,未发现复发性肿块,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术后获随访9例,随访期1~7年,5年生存率为100%. 3.1甲状腺癌的误诊与首次手术甲状腺癌术前诊断较困难,其临床误诊率也较高,尤其是单发甲状腺结节。由于对甲状腺的误诊势必造成了第1次手术方式的错误。本组按良性甲状腺肿瘤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或甲状腺患叶全切除术的占54%,是实施第2次手术的主要原因,除了单发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困难外,也有些传统观念导致误诊,通常认为多中心腺癌呈多中心病灶,据文献报道[1]其发生率为18%~78%,另外甲亢、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甲状腺囊性肿物与甲状腺癌并存,临床上也有时存在[2]。有时冰冻病理切片对分化好的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也存在一定困难,病理科医生常见到包膜完整而未见到血管侵犯,则难以肯定为癌。由于存在一定误诊,一些医院采用了肿瘤切除术,这一手术极易造成癌残留。所以我们主张对性质不明的甲状腺实质性肿块行患侧加峡部切除,在有怀疑的情况下,同期行同侧气管旁淋巴结清扫。若气管旁有转移灶,可以行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 3.2关于甲状腺癌再手术由于甲状腺癌的术前存在一定误诊率,首次手术可能不够彻底而导致术后残癌率高,因此,我们认为对肿瘤>1cm的甲状腺癌患者,如果首次行腺叶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的必须进行2次手术。本组甲状腺残癌率为25.0%,颈部淋巴结残癌率为33.3%,这说明再次手术是必要的。至于再次手术的时机,本组第1次手术间隔>1年的6例中有3例(50.0%)再次就诊时已发现颈部复发性肿块,其中1例出现转移,而间隔<3个月的5例中,未发现复发性肿块,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另外,首次手术后或残余甲状腺及周围组织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再加上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待颈部出现复发性肿块时,再次手术的难度明显加大,也易出现手术并发症,所以,我们主张再次手术的时间选择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3个月。 再次手术的方式应根据病灶范围、病理类型、首次手术方式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而予以综合考虑。我们所以再次手术的基本方式为残留或复发的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的次全切除及喉返神经区的淋巴、脂肪组织一并切除。若遇到颈前肌与残留的腺叶或病灶有粘连,予以一起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做改良根治或传统根治术,双侧颈淋巴结转移者予以一次廓清;对无颈淋巴结转移者我们也不主张做预防性清扫术,但术中必须仔细检查气管前、气管食管沟、胸骨上窝及胸锁乳突肌后有无可疑淋巴结,若有可疑须送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为选择更合理的再次手术提供根据。 【参考文献】 1王代科,杨俊涛。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普外临床,1992.7(6):335-529. 2王广田,张茂强。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再手术探讨。普外临床,1992.7(6):338-339.
甲状腺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的进展探讨推荐到首页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05期1/4页1234【关键词】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诊断和治疗上尚未达成熟阶段,具有一些分歧意见;进入21世纪,外科技术、肿瘤治疗技术、治疗方法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甲状腺癌术前诊断率不高,治疗时不足,或过度治疗两个矛盾。 1甲状腺癌的一般概念 1.1甲状腺的病理特征及类型甲状腺癌来自不同的甲状腺细胞,病理类型多样,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1988年who病理分型,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鳞癌等,其中85%~95%为前两者(前两类又称分化癌)[1]。根据细胞和临床特点再分出亚型。近来还发现一些新的类型,如:岛状细胞癌、高细胞变异癌、透明细胞癌等,病理类型不同,其生长速度,恶性程度,转移路径,预后好坏均不同,因此甲状腺癌是一组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的癌症。20世纪90年代的shaha分组法:将分化甲状腺癌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以便作为选择手术或治疗计划的参考[2]。 1.2甲状腺癌的发生情况长期以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10万,临床上并不多见,并不被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统计,发病率上升为6/10万,而菲律宾发病率8/10万,我国国内普查资料,甲状腺癌发病率平均为11.5/10万,我院由1978~1994年有记录共7例,而1995~2005年,共13例,说明甲状腺癌发病率确实明显上升,我国属于甲状腺病高发地区,而西双版纳傣族是全国甲状腺病高发的民族,因此有必要对任何甲状腺结节、肿块,均应警惕甲状腺癌或并发有甲状腺癌可能[1,2]。 2甲状腺癌的诊断 2.1提高甲状腺癌诊断水平,力争术前诊断甲状腺癌术前能否确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由于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6%),任何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均可表现为甲状腺结节[3];甲状腺的辅助检查方法无特异性,各医院对甲状腺癌诊断及认识不一,甲状腺微小灶(直径<1cm)较多,占30%左右,故对甲状腺结节往往不加鉴别,盲目切除,我国尤为严重的是,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高达60%~77%,首次手术后癌残留率30%左右,有10%~16%病人因甲状腺癌治疗不及时,癌肿播散转移而死亡[4]。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临床经验的积累及肿瘤专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癌术前的确诊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克服术前误诊,主要是提高认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重视病史与体检,及时发现甲状腺结节与肿大淋巴结;有无声音嘶哑等,同时注意与其他甲状腺疾病鉴别。(2)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b超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发现1~3mm微小结节,若呈不规则或低回声,边缘不整,无包膜,与颈淋巴结肿大结节内细小强光点,应高度怀疑为甲状腺癌;测定血清甲状腺抗体(tgab、tmab),排外桥本病,测量基础和应激反应时血降钙素水平,或用ret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帮助诊断髓样癌,用放射免疫法测周血tgmrna检测较放射免疫测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更敏感[5]。近年来还有新的方法不断出现,如螺旋ct、99mtc-mibi显像法、pet-ct、上皮性膜抗原、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化法检查等,可帮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良恶性,对检查结果应细致分析,避免误导。(3)开展穿刺活检,因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较困难,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是首选方法之一,不但可术前定性,且可分型,在一些经验丰富的医院有代替影像检查的趋势,即使微小病灶;在b超引导下做fnac也可使不少病例得到诊断,再结合单在隆抗体(mcab-47)免疫化学细胞技术,诊断敏感性达100%;细针穿刺假阴性在5%~15%,假阳性1%左右,且对滤泡状癌难于定性;主要原因可能是:标本不足、含血太多、广泛坏死、细胞退变、穿刺不当。因此需医生准确、熟练且与病理科医生的良好配合[6];也可用专用粗活检针穿刺,论断正确率高达95%~100%,但有较大损伤;出血、针道转移危险;操作熟练,位置好选择仍有使用。 2.2快速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时常规开展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对于术前开展了fnac或未确论的甲状腺结节尤为重要,以免手术的不彻底性,一般术中快速冰冻的确诊率在85%~95%;假阳性不足1%,因此可以作为甲状腺癌确诊的指征,而且可初步分类,在甲状腺手术中应常规开展,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目前在开展的医院中尽可能克服假阴性率(10%)。1/4页1234评论(0篇)
髓样癌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也称为滤泡旁细胞癌或C细胞癌。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外,还有其特有症状:如慢性腹泻(30%),面部潮红等;其血清降钙素浓度可显著高于正常,与
回复答案共1条您好: 由于甲状腺癌的病情是随时在发展变化的,所以是具有由良性转化成恶性的可能性的。由于您的母亲刚刚接受了一次手术治疗,所以身体会比较虚弱,因此建议您为其多补充一些营养,最好是去学做一些抗癌的食品。当然这些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目的是增强免疫能力。在治疗上,要根据具体详细的病情听取医生的建议。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来电或来我院咨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干细胞治疗中心咨询热线:010-82473197。回答者:261yiyuan
腔镜下热能刀结合电刀甲状腺癌根治术报告-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 (方数:2)甲状腺癌是发生于甲状腺晚体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男女之比为1:2。按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及其他癌(包括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血管肉瘤、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等),其中以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为最多见。临床乳头状癌多单发,少数为双侧,坚韧、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性差的肿块。常伴有囊性改变,囊内为浅棕黄色液体,早期就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滤泡状癌临床表现瘤体大小不一,多数表面平滑、坚韧,边界不清,局部常缺乏典型的恶性表现。晚期患者有声哑、疼痛。常较早侵犯血管发生血行转移,以颅骨和肺转移多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服同位素碘、低碘饮食、致甲状腺肿物质或放射线外照射以及甲状腺部分切除等因素综合作用,则易诱发甲状腺癌。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查甲状腺肿块大小形状、硬度、边界、表面、活动度,及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情况等。X射线颈部软组织正侧位摄片,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扫描,约50%左右的患者显示碘缺损区(冷结节)。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可用以诊断髓样癌。结合超声波探测。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为主,配合内分泌治疗、化疗。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瘿瘤”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所致。肝郁不舒,脾失健运,痰湿凝聚,随肝气上逆凝结于项部;痰湿凝聚,气滞血瘀则瘿肿如石;阻于气道则声嘶气粗。若郁久化火,灼伤阴津则见烦躁、心悸、多汗。若病程日久别耗精伤血,气血双亏。(李涌健)搜索供求产品招商人才黄页问答圈子博客论坛服务文章为中药网整理,或来自网络,内容仅供访问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互动交流请进中药论坛!
大众卫生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