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理改变介绍

2016-08-31 互联网 A +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理改变研究得比较清楚〔1,4,5〕。由于创伤等原因,一块区域性的关节软骨及其深层的骨质与周围正常骨质逐渐分离,随后纤维组织长入包绕剥脱骨质,阻碍了其重建血供。剥脱骨片平均大小为2mm×2mm,最大可达4 mm×4 mm,通常是单一的,但一些患者也可见到2~3块碎片构成的网状碎裂,裂片可能已部分剥离但仍位于股骨髁上相同大小和形状的凹陷中,即火山口内,也可能全部剥离形成关节腔内游离体。病变处关节软骨面粗糙,无光泽,混浊,可能保持完整,包括凹陷或变软隆起于周围关节面,也可能部分断裂。在髁间,有时骨软骨块未完全剥离,形成一骨桥与母体骨连接,它们可与滑膜组织连接一同运动,滑液对软骨提供营养,使其增生、钙化甚至骨化,这期间可随时脱落形成游离体。无血供的剥脱骨块从正常股骨髁分离后,剩下的火山口由含血供的骨组成,火山口边界破碎和断裂,无血供区可逐渐扩展,并分离出更多游离体。临床上可将剥脱性骨软骨炎病理改变分为4级,Ⅰ级关节面完整,骨软骨呈凹陷性骨折征象。Ⅱ级骨软骨块部分剥离,有骨桥连接。Ⅲ级骨软骨块已完全剥脱,但位于火山口内。Ⅳ级出现膝关节内游离体。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