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搏动会出现心悸、心跳间歇感或无症状。呈联律或不规则出现。早搏的脉搏较细弱或不能扪及。心电图可呈配对型早搏或并行心律型早搏。根据早搏出现的部位不同分为:
早搏部位不同
(1)房性早搏
提早异位的P波(P'波),该P'波或可埋在前一个心搏T波内。P'-R间期≥0.l2秒。P'波下传的QRS波可以正常、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代偿间歇不完全。
(2)房室交界性早搏
提早逆行的P'波可以在QRS波之前(P'-R间期之0.12秒)、之后(R-P'间期之0.2秒)或埋于QRS波中。早搏的QRS波可正常或伴室内差异传导。代偿间歇多为完全。
(3)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QRS-T波宽而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异位P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可呈多源性、多形性或联律性。
早搏分类
1、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患者应每天固定时间观察30min。
(1)轻度:患者无明显症状,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
(2)中度:平均每分钟5次以上,或呈二、三联律。
(3)重度:有多源性,或连续2个以上过早搏动,或R波在T峰上,而Q-T延长者。
2、室性早搏的分级(Lown)
Lown氏将室性早搏分为五级,并认为高级别者即Ⅲ~Ⅴ级以后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0级:无室性早搏
Ⅰ级甲:偶而发现(每小时之
Ⅰ级乙:偶而发现(每小时之1次)
Ⅱ级:经常出现(每小时>30次)
Ⅲ级:多源性
Ⅳ级甲:反复出现接连2次
Ⅳ级乙:反复出现短阵成串,最长的7次联在一起
Ⅴ级:提早出现的R波落于T波上,24小时中一小时连续出现3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