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过早搏动的分类汇总

2016-08-31 互联网 A +

  过早搏动会出现心悸、心跳间歇感或无症状。呈联律或不规则出现。早搏的脉搏较细弱或不能扪及。心电图可呈配对型早搏或并行心律型早搏。根据早搏出现的部位不同分为:

  早搏部位不同

  (1)房性早搏

  提早异位的P波(P'波),该P'波或可埋在前一个心搏T波内。P'-R间期≥0.l2秒。P'波下传的QRS波可以正常、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代偿间歇不完全。

  (2)房室交界性早搏

  提早逆行的P'波可以在QRS波之前(P'-R间期之0.12秒)、之后(R-P'间期之0.2秒)或埋于QRS波中。早搏的QRS波可正常或伴室内差异传导。代偿间歇多为完全。

  (3)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QRS-T波宽而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异位P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可呈多源性、多形性或联律性。

  早搏分类

  1、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患者应每天固定时间观察30min。

  (1)轻度:患者无明显症状,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

  (2)中度:平均每分钟5次以上,或呈二、三联律。

  (3)重度:有多源性,或连续2个以上过早搏动,或R波在T峰上,而Q-T延长者。

  2、室性早搏的分级(Lown)

  Lown氏将室性早搏分为五级,并认为高级别者即Ⅲ~Ⅴ级以后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0级:无室性早搏

  Ⅰ级甲:偶而发现(每小时之

  Ⅰ级乙:偶而发现(每小时之1次)

  Ⅱ级:经常出现(每小时>30次)

  Ⅲ级:多源性

  Ⅳ级甲:反复出现接连2次

  Ⅳ级乙:反复出现短阵成串,最长的7次联在一起

  Ⅴ级:提早出现的R波落于T波上,24小时中一小时连续出现3次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