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神经痛的中医疗法

2016-08-25 互联网 A +

  中药处方(1)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中药处方(2)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中药处方(3)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中药处方(4)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中药处方(5)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中药处方(6)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中药处方(7)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中药处方(8)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中药处方(9)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