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肠狭窄的中医辩证治疗

2016-08-21 互联网 A +

  肠狭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难,大便变细变扁。临床根据症状表现分为气滞和气虚两型。发病初期,狭窄较轻,表现为大便难,但可顺利排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形,腹胀等,多为气滞所引起。若病程迁延日久,狭窄程度较严重,稀便尚可排出,粪便于燥则难以排出,努挣乏力,多为气虚所致。中医辨证治疗肠狭窄的方法如下:

  1、气滞:

  治法:顺气导滞,活血化瘀。方剂: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3克,枳实12克,沉香10克,桃仁10克,红花9克。加减:若气郁日久化火,证见口苦咽干,苔黄,脉数,加栀子、龙胆草之类清火泻热。腹胀攻痛者,加青皮、莱菔子、小茴香之类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功。噁心呕吐者去柴胡,加半夏、陈皮、代赭石以降逆和胃。

  2、气虚:

  治法:益气润肠,活血化瘀。方剂:黄花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2克,麻仁12克,白蜜10克,陈皮8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红花8克。加减:若肛门坠胀者,加升麻、柴胡、桔梗等以提升阳气;若伴面色苍白,唇色爪甲皆淡等血虚症状者,可酌加制首乌、生地等以养血补血,润肠通便。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