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阑尾寄生虫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2016-08-20 互联网 A +

  肠道寄生虫病中医常采用针灸手段进行治疗。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阑尾穴、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恶心呕吐加上脘、内关;发热加曲池、尺泽;腹胀加大肠俞、次髎。

  阑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

  阿是穴位置:系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点(麦氏点)(下同)。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每次取2~3穴。如某些症状明显,酌加1~2个配穴。操作上,除尺泽以三棱针刺血外,余穴均以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之泻法,行强刺激1~2分钟,留针30分钟~1小时,隔5~10分钟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针1~2次。

  二、体针

  1、取穴:

  主穴:膝四、大横。

  膝四穴位置:右膑骨外缘上4寸。

  2、治法

  主穴均取。令患者仰卧屈膝,以28号2寸毫针直刺膝四穴,快速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采用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手法,使其针感沿大腿向上传导,以过腹股沟到小腹为佳。大横穴,可沿腹向下呈45度角斜刺,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之法,促使针感向下传道至腹股沟,使两侧针感相接。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2次。

  三、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阑尾穴

  2、治法

  阑尾寄生虫病阑尾寄生虫病图册

  药液:注射用水。

  阑尾穴双侧均取。体质强壮、针感迟纯者,针尖向上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注射速度稍快,每穴10毫升,5分钟内注射完毕;体质弱或针感强者,针尖直刺或向下斜刺,每穴5毫升,缓慢推入。每日1次,3~4次为一疗程。

  四、耳针

  1、取穴

  主穴:新阑尾点。

  配穴:发热加皮质下、耳轮,呕吐加迷根。

  新阑尾点位置:位于对耳轮耳腔缘,在臀与腰椎之间。

  2、治法

  主穴,每侧注入注射用水0.2毫升左右,每日2次,症情缓解后每日1次。依据症情酌配配穴1~2穴。用毫针刺法,探得敏感点以后,速刺入快速捻转,刺激宜强,持续捻转2~3分钟后,留针30分钟~1小时,其间可行间断刺激。每日1~4次。耳轮穴用刺血法,每日1次。

  五、电针

  1、取穴

  主穴:阑尾穴、阿是穴、右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膈俞、血海、大肠俞。

  配穴:曲池、合谷、内关、内庭、支沟、阳陵泉、大肠俞。

  2、治法

  主穴中阑尾穴每次必取,另选主穴4~5个,交替使用。配穴根据症状酌情选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5寸毫针针刺,进针5分至1寸,手法以捻转提插为主,得气后接G6805脉冲电针治疗仪,选择波型为连续波,输出频率为80~12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立式TDP神灯照射腹部压痛点,留针40分钟,一般经一次治疗,疼痛即可减轻。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