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腔梗”,是指颅内直径0.1-0.2毫米微小动脉硬化、闭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微梗死,缺血、梗死的脑组织液化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小的腔隙。这些腔隙,小的直径0.2毫米,大的可达15-20毫米,大多数为2-4毫米。“腔梗”多发生于5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梗死面积较小,因此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如一侧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行走不稳、头晕、呛咳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异常。一般说,“腔梗”患者大多预后良好,致残率很低,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必须注意的是,“腔梗”容易复发,虽说颅内少量的腔梗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但如果反复发作,小的腔梗病灶累积到一定数量和程度,临床上称之为腔隙状态时,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血管性痴呆、类帕金森综合症、尿便失禁、假性延髓麻痹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度、动脉硬化、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腔梗”的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腔梗”发作或复发的关键。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