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向终末期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患者数量庞大。一个人只要患有慢性肝病,必然伴有肝纤维化,如不及时治疗将持续发展,直到引起肝硬化乃至死亡。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基于肝纤维化带来的危害之重,国际现代肝脏病学的奠基人汉斯・鲍勃曾指出:“谁能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
在国际上,“肝纤维化”一直是不可解的世界性医学难题:20世纪80年代前,肝纤维化被公认为“不可逆转”;20世纪90年代起,病理学研究的进展提示肝纤维化“可逆”,但临床治疗一直束手无策。
而历经上海中医药大学三代中医专家20余年不懈努力的“扶正化瘀法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以及专利新药“扶正化瘀胶囊”的研制成功,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研究项目因此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月2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参与者徐列明教授对记者说:“研究的结论和扎实的现代临床实验手段,不仅得到国内同行的公认,而且引起了国际肝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时间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已故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王玉润从事血吸虫病肝硬化的防治时,注意到中医药的显著疗效,1979年获得国家相关课题资助,从此开启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随后,王玉润的第一位博士生、也是中国首批中医博士刘平从导师手中接过“接力棒”,以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为依托,系统性的规模化研究正式展开。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