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
1.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2.管理传染源
按肝炎型别隔患者,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宣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切断传播途径
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采用1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掌握输血、血浆、血制品的适应症;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
4.保护易感人群
有报告用免疫球蛋白预防丙型肝炎有效,用法为0.06ml/kg,肌肉注射。最终控制本病要依靠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条件。
中医偏方:
方1
〔组成〕鲜白花丹根15~24g(儿童9~15g)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2
〔组成〕淮山9g,鲜垂柳枝(带叶)90g,南山楂9g。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20剂为1疗程。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3
〔组成〕豆腐500g,鲜黄荆根120g,红糖120g。
〔用法〕加水1500g,煮到豆腐生孔为度,去渣服豆腐与汤,服后覆被
安卧,以候出汗。连服3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儿童药量减半。1个月内忌食荤腥、猪肉,
猪油及醋、姜、葱、韭、蒜。
方4
〔组成〕鲜凤尾草60g。
〔用法〕水煎,加糖适量服,1日2次,5~7天为1疗程。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5
〔组成〕蓝花柴胡50kg。
〔用法〕加水浸过药面,煎煮2次,每次煮沸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浓
缩至1600ml,加入苯甲酸48g、蔗糖适量,配成糖浆。成人每日口服3~4
次,每次15~20ml,小儿酌减,连服20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柱肝炎。
方6
〔组成〕鲜垂盆草150~300g。
〔用法〕加水600ml,煎成400ml。每日200ml,分2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儿童酌减药量。
方7
〔组成〕鲜木嫩叶30~60g。
〔用法〕水煎去渣,加冰糖溶化后饮用。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8
〔组成〕大小蓟鲜草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温后服之,每次1小杯。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9
〔组成〕鲜蘑菇适量。
〔用法〕作菜供膳食。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10
〔组成〕地耳草9g,丁葵草15g,瓜子金6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组成〕虎刺根30g,三叶崖爬藤根15g,茜草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组成〕大青根15g,美丽胡枝子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3
〔组成〕佛甲草9g,云芝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迁延性肝炎。
方14
〔组成〕地耳草15g,小二仙草3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组成〕兖州卷柏30g,酢浆草9g,马兰30g,地耳草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方16
〔组成〕积雪草70g,马蹄金60g,车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7
〔组成〕爵床15g,井栏边草15g,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8
〔组成〕井栏边草30g,白芍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19
〔组成〕麦芽30g,瓦松60g,垂柳幼枝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20
〔组成〕牛大力藤30g,十大功劳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21
〔组成〕鲜无根藤30~60g,茵陈15~24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组成〕毛茎紫金牛30g,地耳草30g,黄毛耳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组成〕白英30g,天胡荽60g,积雪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24
〔组成〕半边莲30g,黄疸草30g,积雪草15g,白马骨15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组成〕地耳草30g,车前草30g,半枝莲30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组成〕鲜黄疸草60g,鲜叶下珠60g,田螺7个,鸭肝1个,冰糖60g。
〔用法〕水炖服。
方27
〔组成〕白马骨30g,积雪草15g,马兰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28
〔组成〕白英30g,大蓟根30g,栀子15g,一点红15g。
〔用法〕水煎服。
方29
〔组成〕鲜白背叶根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30
〔组成〕地耳草30g,白茅根30g,积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1
〔组成〕黄藤茎30~60g,大叶酸浆草15g,猪骨适量。
〔用法〕加水煮服。
方32
〔组成〕梵天花根30g,柘树根30g,老鼠耳根30g,黄疸草15g。
〔用法〕水煎服,连服5天。
方33
〔组成〕假地豆30g,栀子根30g,白英30g,马鞭草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34
〔组成〕柘树15g,阴行草15g,兖州卷柏15g,白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5
〔组成〕绶草15g,细叶石仙桃15g,灵芝10g。
〔用法〕水煎服。
方36
〔组成〕楮头红15g,地耳草15g,绵茵陈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7
〔组成〕积雪草30g,楮头红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38
〔组成〕灵芝根30g,粗叶榕20g,葫芦茶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39
〔组成〕鲜锦地罗60g,金钱草30g。
〔用法〕水煎,加红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40
〔组成〕赛葵15g,十大功劳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41
〔组成〕根15g,白毛藤15g,绵茵陈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42
〔组成〕翠云草15g,白英15g,葡萄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43
〔组成〕算盘子根30g,柘树30g,黄花远志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44
〔组成〕爵床30g,积雪草30g,车前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45
〔组成〕豆腐柴根60g,栀子根30g,铺地蜈蚣30g,白毛藤15g。
〔用法〕水煎,加蜜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46
〔组成〕佛甲草30g,当归9g,红枣10个。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迁延性肝炎。
方47
〔组成〕兖州卷柏30g,茵陈15g,栀子6g。
〔用法〕水煎服。
方48
〔组成〕鲜虎刺根30g,阴行草9g,车前草15g,冰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可用于急性肝炎。
方49
〔组成〕垂柳嫩枝60g。
〔用法〕水煎服。
方50
〔组成〕金毛耳草30g,金扁柏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51
〔组成〕金丝草30g,白茅根30g,绵茵陈15g,积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52
〔组成〕金鸡脚30g,金荞麦30g,阴行草30g,车前草15g。
〔用法〕均鲜品,水煎服。
方53
〔组成〕细叶水团花根30g,苡米根30g,虎杖30g。
〔用法〕水煎,调糖服。
方54
〔组成〕鲜柘树根60g,兖州卷柏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55
〔组成〕柘树根30~60g,地耳草12g,勾儿茶4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56
〔组成〕鲜重阳木叶60g,合欢皮24g,积雪草30g,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57
〔组成〕香茶菜30g,地耳草30g,白马骨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炎效果较输血后丙型肝炎好。急性丙型肝炎如ALT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应用干扰素治疗。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近期疗效50%。
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
为一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3.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IFN治疗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为25%,可防止30%的急性丙肝向慢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IFN仍是公认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Omata报道,输血后丙肝1年后ALT恢复正常者,IFN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7%,输血后3年HCVRNA阴性者,IFN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0%。一般认为,HCV感染时间越短,肝组织学病变越轻,血中病毒水平越低则疗效越好。因此对急性丙型肝炎,血ALT持续不降者,应考虑IFN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下述指标者,亦可应用IFN治疗:①血清ALT持续异常;②肝组织学检查有慢性肝炎特征;③既往有注射毒品史或从事医务工作者等;④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⑤HCV血清指标阳性。
IFN剂量目前一般用3~5mV,每周3次,疗程6月。据报道,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50%以上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生化和组织学指标好转,但部分病人于6~12个月内复发。但如病人于治疗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延长疗程可提高应答率。
影响IFN疗效的因素除年龄、病程长短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基因型:基因Ⅱ型IFN治疗效果差,Ⅲ型治疗效果好;②血清HCVRNA含量:一般认为,患者初始HCVRNA滴度与IFN疗效高度相关。HCVRNA初始滴度低者,IFN治疗效果好;③病毒变异:有人提出IFN敏感性和耐受性HCV的理论。Enomoto等分析了各感染HCV-1b株病人体内HCV全长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发现病人对IFN治疗反应与HCV-1b准种的变化有关。其中一名病人在IFN治疗前有两种HCV准种,一个在IFN治疗后不久即从病人体内消失,而另一个准种在整个。IFN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变化。比较两个准种序列差异时发现,主要在HCVNS5A蛋白羟基端的密码子序列(2209~2248)间发生突变。把此区称为“IFN敏感性决定区(ISDR)”,认为凡具有原型HCV-1b的准种,均对IFN-耐受,而具有ISDR突变形的HCV-1b准种则对IFN敏感,后者IFN疗效明显高于前者。2.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Virazole,Ribavirin)当前国内外学者多数认为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方面显示一定疗效,但这种作用停药后不能维持,可与IFN或免疫调节剂并用,以提高疗效。
4.肝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晚期可用肝移植治疗。但新移植的肝常发生HCV感染,系由肝外HCV传入所致,也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预后:
虽然丙肝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向慢性化转变,血清转氨酶常呈波浪起伏性升高,持续达6个月者(占57%)比乙肝(占28%)更为多见。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者,易发展为慢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展为慢性;老年和高剂量丙肝病毒急性感染者易发展为慢性;经皮传播者,特别是输血后丙肝较非肠道外传播者更易发展为慢性。其中10%-2o%发生肝硬变,有时在急性起病后几个月至三年之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演变为肝硬变,而且,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