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慢阻肺的营养及心理治疗

2016-07-08 互联网 A +

慢阻肺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认识该病的诱发及加重因素对于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营养及心理因素在慢阻肺病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营养因素

国外研究表明30%~70%的慢性肺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营养不良的程度更加突出,严重者临床上称之为“肺恶病质综合症”(pulmonarycachexiasyndrome)。许多学者将营养状况作为评判慢阻肺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营养不良以及营养正常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营养不良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

营养不良,作为临床疾病的合并症或继发症,不利于病人的临床康复。严重的营养不良可以造成肺部乃至全身性多器官功能受损。

(1)肺功能受损: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能量及营养支持,正常通气的动力来源――呼吸肌缺乏足够的收缩力和耐力,必然会影响已经恶化的肺功能,这突出表现为慢阻肺患者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通气量、肺活量明显降低。营养不良还影响呼吸中枢对低氧的反应能力,降低通气驱动力,造成那些依靠低氧刺激而维持通气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严重受损。

(2)机体及肺部免疫力受损:营养不良可严重损害机体和肺部的免疫和防御功能: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T淋巴细胞;②、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③、补体系统活性降低;④、影响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⑤、支气管纤毛运动功能减弱;⑥、气道中分泌型IgA水平低下。

二、心理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对于慢阻肺患者由于心肺等重要脏器病变的进行性发展,不仅其躯体症状多而重,而且精神障碍也往往较为突出。

心理治疗

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重视因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和情绪障碍并予以一定的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医务人员首先应积极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改善其心肺功能,从根本上减轻病情,消除躯体痛苦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其次,要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卫生知识,以使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对病情的认识及防治能力,消除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疾病症状的恐惧心理,改善其依从性,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以自己的乐观情绪来影响病人,鼓励病人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指导进行体能锻炼,帮助病人提高活动能力;必要时也可采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